□本报记者 马燕 通讯员 鹿晋芸 谢丹阳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今年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公安局聚焦主责主业,通过构建生态警务机制,全力守护绿水青山,一幅和谐美好的热带雨林“绿野仙踪”画卷正徐徐展开。
打防并举,织密生态保护网络
“我们要与保护区管理部门通力合作,全力以赴维护好林区治安。”7月9日,西双版纳州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勐腊大队联合勐腊管护所召开第二季度林区治安联席会。会上,环食药侦支队负责人与勐腊管护所工作人员深入交流了林区治安现状,分析解决当前林区管理的痛点、难点、堵点,共同探讨林区管理方式方法。
除了与昆明市、普洱市等地公安机关建立紧密的联勤联防警务合作机制,签订警务合作协议,实现警力资源有效整合外,在涉林治安要素管控、案件打击等方面,西双版纳州公安局持续加强与相关单位合作力度,织就严密的生态防护网络。
按照“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求,西双版纳州公安局将打造专业带动机制作为实施生态警务的基础工程,通过建立多部门生态保护行刑衔接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同时,他们将公安工作融入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大格局,以“昆仑2024”专项行动为抓手,相继开展云南省“春风2024”专项行动、云南省“清风2024”专项行动、“4·09”非法狩猎专项行动、西双版纳州清夹清套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共破获相关案件200余起。
多方协作,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带好装备,出发。”10月19日,西双版纳州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民警刀光明带领护林员岩香糯、宋景帅来到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开展巡逻工作。放眼望去,深秋时节的尚勇自然保护区,依旧郁郁葱葱。
西双版纳州公安局因地制宜,不断深化森林警长工作机制,加强热带雨林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立体化巡查。同时,推动森林生态多元共治,大力发展护林员队伍。目前,西双版纳州每个自然保护区管护所都会按照片区、辖区下设若干个管护站,每个管护站都配备了站长和护林员。护林员成为群防群治的重要载体、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有效提升了林区社会治理和生态保护水平。
此外,西双版纳州公安局坚持跨前一步、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创新生态警务运行模式,切实加强热带雨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在保护生态资源实践中,西双版纳州公安局联合州(市)检察机关、林草部门在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成立了“守护野生兰科植物·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教育科普基地”,联合云南省昆虫学会、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在西双版纳景洪市基诺山成立了“云南省雨林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研学基地”,以建立科普研学基地持之以恒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线上线下,普法宣传深入人心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呀,警察叔叔要带你们去认识非常厉害的动物朋友和非常漂亮的植物朋友哦!”10月23日,西双版纳州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民警联合派出所民警一起走进校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同学们讲述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级别的划定和分类知识,介绍了西双版纳州常见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并以案说法普及危害野生动植物的法律后果,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保护野生动植物、共建和谐美丽家园。课堂气氛活跃,干货满满。
为了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西双版纳州公安机关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线上,他们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社(村)工作群、警民议事微信群等渠道,推送民警精心制作的宣传手册、海报及相关学习内容,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线下,民警走进校园、村寨、林区、景区和居民家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将环保知识送到群众手中。今年以来,西双版纳州公安机关依托警务新媒体平台开展“云普法”和以案说法23期,与多家单位和部门联合开展法治宣传活动7次,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