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第05版 人物


黄规亮:扎根渔港码头的“多面手”

□本报记者 袁 灏 通讯员 黄华津 田 政

“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教,拉出去能战;懂社区民情,擅群众工作,攻急难险重。”他扎根渔港码头12年,是群众的贴心人,是打击违法犯罪的办案能手,也是警队红蓝对抗的实战教官,他就是福建省惠安县公安局净峰派出所民警黄规亮。

因工作业绩突出,黄规亮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授予福建省公安机关安保维稳工作成绩突出个人、泉州市第八届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泉州市公安局“海丝卫士担当者”等称号。

困难再大,总有解决办法

“黄大爷,这几天雨下个不停,雨天路滑,您出门要注意安全。”5月23日,黄规亮在外地执行任务间隙,给辖区塘头村黄大爷打了一通电话。电话挂断不久,黄规亮收到了黄大爷的信息:“棒茬茬接力,贵在相守。四海五湖亲手足,警民鱼水情深厚。好作风铸造铁营盘,传承久。”

原来,2019年底,黄规亮在社区走访时了解到,黄大爷患病长期卧床,全家仅靠低保维持生活,黄规亮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2020年初,黄大爷的儿子因病急需住院治疗。得知这个消息后,黄规亮和同事慷慨解囊,为其捐款,又联系镇政府申请政策补助,减免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协调医院开辟了绿色救助通道,解决了黄大爷的后顾之忧。此后,逢年过节,黄规亮都会上门关心慰问,逐渐成了黄大爷无话不谈的“亲人”。

社区警务是公安工作的基础,也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12年的基层工作中,黄规亮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组建社区微信联络群,积极解决群众困难,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他总结出“一带多”社区工作模式,发动社区村委会、网格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网格治理,扎实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工作,共同守护平安家园。2023年以来,黄规亮共帮助解决群众困难50余个,开展普法宣传600余人次。

群众的事,就是自家的事

净峰派出所辖区海岸线长达28公里,现有居民近3.5万人,辖区杜厝村黄干岛海域还是远近闻名的鲍鱼养殖区,吸引了许多养殖户来这里投资。“渔排上的务工人员多数是外地来的,基础工作如有疏漏,可能会影响辖区的营商环境。”黄规亮说。

2023年5月的一天,来自漳州的养殖户老林赶到派出所求助。当天凌晨,老林的渔排被一条渔船撞坏了,可对方直接开船离开,渔排里价值200多万元的鲍鱼危在旦夕。

这可是老林一家的生计啊!黄规亮赶紧来到码头调查情况,最终找到了撞坏渔排的船只。船主杨某见造成的损失不小,开始拖延耍赖。可渔排上的鲍鱼等不起,老林心急如焚,辖区20多位外地养殖户也关注着事件的进展情况。

黄规亮一刻也不敢耽误,他一边对杨某讲道理讲法律,一边通过渔业协会调解,从协调赔偿金额到具体维修方案,来来回回跑了十几趟。最终,老林的渔排得到了及时修复,鲍鱼保住了,养殖户们悬着的心也都放下了。

在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黄规亮积极探索出“6+N”联勤联动,即公安、海警、海监、海洋、渔政、司法等六部门联勤,联动行业协会、社区街道、律所等N个力量,在船只较多、易发纠纷的区域,及时排查、受理、化解海上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岸”,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处置在船头。

利刃出鞘,追逃“快准灵”

“我一直躲在家里,很少出门,你怎么找到我的?”在逃人员吴某被黄规亮抓获时很是纳闷。

2023年3月,黄规亮在工作中发现,在逃人员吴某疑似藏匿于惠安县某公寓,该公寓住户多,人员流动性大,搜捕难度高。黄规亮立即组织追逃小组,仔细筛查,终于发现一个关键细节——吴某的汽车停放在公寓楼后的角落。于是,黄规亮沿着这一线索,顺藤摸瓜,锁定了吴某的踪迹。当天晚上8时许,抓捕时机成熟,黄规亮和同事将正准备下楼的吴某抓获。

见被抓的吴某神色慌张、四下张望,黄规亮判断吴某极有可能还有同伙。吴某很快承认了犯罪事实,并交代了同伙的藏匿地点,黄规亮带领抓捕小组立即出击,将吴某的同伙一举抓获。

在基层派出所工作12年,黄规亮不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快、准、灵”抓逃工作战术战法,还兼任警务实战教官,手把手教年轻民警如何循线追踪,不断提升追逃工作的抓捕效能。2023年以来,黄规亮带领追逃小组成功抓获各类在逃人员70余名。

回顶部 回本版

2024-06-14 第05版 人物

黄规亮:扎根渔港码头的“多面手”

□本报记者 袁 灏 通讯员 黄华津 田 政

“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教,拉出去能战;懂社区民情,擅群众工作,攻急难险重。”他扎根渔港码头12年,是群众的贴心人,是打击违法犯罪的办案能手,也是警队红蓝对抗的实战教官,他就是福建省惠安县公安局净峰派出所民警黄规亮。

因工作业绩突出,黄规亮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授予福建省公安机关安保维稳工作成绩突出个人、泉州市第八届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泉州市公安局“海丝卫士担当者”等称号。

困难再大,总有解决办法

“黄大爷,这几天雨下个不停,雨天路滑,您出门要注意安全。”5月23日,黄规亮在外地执行任务间隙,给辖区塘头村黄大爷打了一通电话。电话挂断不久,黄规亮收到了黄大爷的信息:“棒茬茬接力,贵在相守。四海五湖亲手足,警民鱼水情深厚。好作风铸造铁营盘,传承久。”

原来,2019年底,黄规亮在社区走访时了解到,黄大爷患病长期卧床,全家仅靠低保维持生活,黄规亮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2020年初,黄大爷的儿子因病急需住院治疗。得知这个消息后,黄规亮和同事慷慨解囊,为其捐款,又联系镇政府申请政策补助,减免了大部分医疗费用,协调医院开辟了绿色救助通道,解决了黄大爷的后顾之忧。此后,逢年过节,黄规亮都会上门关心慰问,逐渐成了黄大爷无话不谈的“亲人”。

社区警务是公安工作的基础,也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12年的基层工作中,黄规亮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组建社区微信联络群,积极解决群众困难,他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他总结出“一带多”社区工作模式,发动社区村委会、网格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网格治理,扎实开展安全防范宣传工作,共同守护平安家园。2023年以来,黄规亮共帮助解决群众困难50余个,开展普法宣传600余人次。

群众的事,就是自家的事

净峰派出所辖区海岸线长达28公里,现有居民近3.5万人,辖区杜厝村黄干岛海域还是远近闻名的鲍鱼养殖区,吸引了许多养殖户来这里投资。“渔排上的务工人员多数是外地来的,基础工作如有疏漏,可能会影响辖区的营商环境。”黄规亮说。

2023年5月的一天,来自漳州的养殖户老林赶到派出所求助。当天凌晨,老林的渔排被一条渔船撞坏了,可对方直接开船离开,渔排里价值200多万元的鲍鱼危在旦夕。

这可是老林一家的生计啊!黄规亮赶紧来到码头调查情况,最终找到了撞坏渔排的船只。船主杨某见造成的损失不小,开始拖延耍赖。可渔排上的鲍鱼等不起,老林心急如焚,辖区20多位外地养殖户也关注着事件的进展情况。

黄规亮一刻也不敢耽误,他一边对杨某讲道理讲法律,一边通过渔业协会调解,从协调赔偿金额到具体维修方案,来来回回跑了十几趟。最终,老林的渔排得到了及时修复,鲍鱼保住了,养殖户们悬着的心也都放下了。

在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黄规亮积极探索出“6+N”联勤联动,即公安、海警、海监、海洋、渔政、司法等六部门联勤,联动行业协会、社区街道、律所等N个力量,在船只较多、易发纠纷的区域,及时排查、受理、化解海上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岸”,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处置在船头。

利刃出鞘,追逃“快准灵”

“我一直躲在家里,很少出门,你怎么找到我的?”在逃人员吴某被黄规亮抓获时很是纳闷。

2023年3月,黄规亮在工作中发现,在逃人员吴某疑似藏匿于惠安县某公寓,该公寓住户多,人员流动性大,搜捕难度高。黄规亮立即组织追逃小组,仔细筛查,终于发现一个关键细节——吴某的汽车停放在公寓楼后的角落。于是,黄规亮沿着这一线索,顺藤摸瓜,锁定了吴某的踪迹。当天晚上8时许,抓捕时机成熟,黄规亮和同事将正准备下楼的吴某抓获。

见被抓的吴某神色慌张、四下张望,黄规亮判断吴某极有可能还有同伙。吴某很快承认了犯罪事实,并交代了同伙的藏匿地点,黄规亮带领抓捕小组立即出击,将吴某的同伙一举抓获。

在基层派出所工作12年,黄规亮不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快、准、灵”抓逃工作战术战法,还兼任警务实战教官,手把手教年轻民警如何循线追踪,不断提升追逃工作的抓捕效能。2023年以来,黄规亮带领追逃小组成功抓获各类在逃人员7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