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 佳 通讯员 徐卉婷 褚志强
3月27日凌晨,钱塘江潮水刚刚退去,在浙江省海宁市周王庙谈家埭水闸东侧的江堤上,一张渔网被收拢上来,几尾鱼苗在网中挣扎,这正是被称为“江中软黄金”的野生鳗苗。见抓捕时机成熟,早已蹲守在此的联合执法队员立即出动,将两名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的犯罪嫌疑人牢牢控制,当场查获鳗鱼苗22尾。4月3日,二人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海宁市境内有55.66公里的钱塘江,起自黄湾镇钱江村和海盐县交界处,终点在长安镇老盐仓段,3月1日零时起,钱塘江流域全面进入禁渔期,但是野生鳗苗价格昂贵,总有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驱使下铤而走险。”海宁市公安局食药环侦大队大队长沈翔介绍。打击震慑此类违法犯罪分子,有效守护钱塘江水生生物资源,成为海宁公安“生态警长”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早在今年年初,海宁市公安局就会同农业农村局,主动对接沿江各乡镇,围绕禁渔期、禁渔区,提前组织人员沿江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海报,定制非法捕捞典型案例主题的展板配送至各乡镇街道,并通过电视、广播等加强宣传。
张峰是周王庙派出所的社区中队长,也是一名“生态警长”。今年以来,他马不停蹄地走村入户宣讲。“我们周王庙辖区的海塘线长,村民的家离江堤最近的不过百米,而且他们熟悉潮汛,擅长捕捞,所以更要提前把宣教工作做到位。”赶在禁渔期开始前,张峰把辖区村民的家都跑了个遍。
3月1日零时,一场由公安、农业农村、沿江乡镇政府等部门执法人员联合开展的“零点专项行动”启动。为加大打击震慑力度,海宁警方围绕线索发现、传递、抓捕、办案等方面的协作方式和操作流程,建立“有呼必应”的全时空、全时段联勤联动、协作打击机制。“整个禁渔期,我们都将采取高压严打措施,今年以来,我们通过联合执法,已经破获非法捕捞案件8起。”沈翔介绍。
“潮水马上就要来了,塘下的人赶紧上塘,渔网不要放,杆子收起来。”4月10日13时许,“喊潮人”老张在丁桥梁家墩海塘来回巡查。作为一名“生态义警”,进入禁渔期后,老张除了每天两次的“喊潮”工作外,又多了一项工作职责,就是及时劝离打算撒网捕鱼的人,清理海塘上无主渔具,以及及时向警方提供非法捕捞的案件线索。
此外,海宁市公安局加大对重点江段的全天候视频巡查力度,无人机起起落落,在重点时段进行空中巡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