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

第08版 经验


沈阳西三环派出所:
“三所(科)联动”为矛盾纠纷化解“开良方”

● 探索由派出所牵头,街道司法所、综治科共同参与的“三所(科)联动”新型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开展矛盾纠纷联调联动、快速处置,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本报记者 谭彦叙 通讯员 李 欣

城乡接合部,人员密集、诉求多元,噪音扰民、邻里纠纷、停车难题……如何让矛盾纠纷在基层就地化解,让百姓实现“遇事找法、法在身边”?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西三环派出所探索由派出所牵头,街道司法所、综治科共同参与的“三所(科)联动”新型基层治理工作模式,通过矛盾纠纷联调联动、快速处置,实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工作室里释法说理

1月19日深夜,圣诺园小区的居民老林给西三环派出所副所长兼社区民警代长岭发去微信:“他家太欺负人了,楼上整天咣咣响,还让人生活不!我要和他们斗到底!”这段留言顿时让代长岭睡意全无。

西三环派出所设立由派出所牵头,街道司法所、综治科共同参与的“三所(科)联动”工作室,每周固定时间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接待群众咨询求助等工作,受到了居民的欢迎。代长岭还有12个微信群,1000余名社区居民是他的微信好友,这也是为何居民深夜找他的原因。这几天老林和邻居老周矛盾升级,老林睡眠不好,楼上老周家小孩吵闹蹦跳的声音让他崩溃。多次沟通无果后,老林自制“震楼器”,大声播放音乐,邻居都跟着遭殃。

代长岭与街道司法所、综治科工作人员和公益律师、党员居民代表共同到“三所(科)联动”工作室,大家耐心调解和劝说矛盾双方,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意见:老周家在房间内铺设隔音垫;老林也将自制“震楼器”拆除并致歉,表示不再走极端。

坚持法治思维化解纠纷

前不久,沈阳某食品有限公司向西三环派出所求助称:近日一家施工公司在对该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充电桩改造过程中,不慎将万伏高压线切断,停电导致原料受损达10余万元,在赔偿问题上双方无法达成一致。

症结在于如何从法律专业角度对赔偿进行评估。“矛盾双方谁占理,不是比谁的嗓门大,而是看合不合规、合不合法。”代长岭接到警情后,在“三所(科)联动”工作室做调解,街道司法所、综治科工作人员按照赔偿规定,测算赔偿金额,对双方进行法律法规的阐释,最终促成既符合法理又不失情理的赔偿方案。连日来,代长岭先后帮助解决了十余家企业的矛盾纠纷。

“很多矛盾纠纷激化,不是哪一方故意要闹,而是法律服务离他们太远,大家不知道去哪里找‘说法’,加之诉讼等手段成本高、时间长,部分人就放弃走法律途径了。”西三环派出所公益律师、北京德恒(沈阳)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宏野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纠纷,还是要坚持法治思维,努力把法送到企业、居民身边。

引导居民“遇事找法”

让居民能够在家门口解决矛盾纠纷,需要的就是注重系统性,凝聚多元解决纠纷资源力量。

1月7日下午,中央湖畔社区某小区两户居民发生矛盾。二楼居民认为三楼居民因私自更改排水管道,导致管线内积水漏到二楼他家中。三楼居民认为,改造的水管部分没有造成漏水,是公共管线出了问题,需要其他住户或物业公司出资进行修缮。

这可让物业公司犯了难——如何赔偿?如何化解矛盾?背后的法律关系是怎样的?此类矛盾属于相邻权纠纷,西三环派出所依托“三所(科)联动”机制进行调解,按照《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规定,化解了这起纠纷。

有了“三所(科)联动”机制后,物业公司评价说:“工作人员在矛盾调处中进行普法,引导居民理性表达意见、合法表达诉求,从而妥善化解矛盾。”

“派出所和街道司法所、综治科三方合力,让‘法理情’得以同频共振,实现最佳调解效果。”代长岭说,通过开展“三所(科)联动”,避免了小纠纷产生大隐患,避免民转刑案件发生。

三方“共解一件事”

为引导更多群众“遇事找法”,西三环派出所以“三所(科)联动”工作室为中心,逐步扩大服务范围。

“除了街道层面,我们还在社区(村)设立‘三所(科)联动’工作站,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公益律师‘拧成一股绳’;小区层面设立‘三所(科)联动’工作点,将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党员、平安志愿者吸纳进来,同时把街道内教育、民政、卫生、市场监管等10多个部门的资源整合到一个机制平台上。”西三环派出所所长张月亮解释说,打造全新的矛盾纠纷调处模式,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共解一件事”,大大提高了纠纷调解效率。2023年以来,西三环派出所化解重大矛盾纠纷50多起,辖区纠纷类警情环比下降40.2%。

回顶部 回本版

2024-03-14 第08版 经验

沈阳西三环派出所:

“三所(科)联动”为矛盾纠纷化解“开良方”

● 探索由派出所牵头,街道司法所、综治科共同参与的“三所(科)联动”新型基层治理工作模式,开展矛盾纠纷联调联动、快速处置,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本报记者 谭彦叙 通讯员 李 欣

城乡接合部,人员密集、诉求多元,噪音扰民、邻里纠纷、停车难题……如何让矛盾纠纷在基层就地化解,让百姓实现“遇事找法、法在身边”?辽宁省沈阳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西三环派出所探索由派出所牵头,街道司法所、综治科共同参与的“三所(科)联动”新型基层治理工作模式,通过矛盾纠纷联调联动、快速处置,实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工作室里释法说理

1月19日深夜,圣诺园小区的居民老林给西三环派出所副所长兼社区民警代长岭发去微信:“他家太欺负人了,楼上整天咣咣响,还让人生活不!我要和他们斗到底!”这段留言顿时让代长岭睡意全无。

西三环派出所设立由派出所牵头,街道司法所、综治科共同参与的“三所(科)联动”工作室,每周固定时间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接待群众咨询求助等工作,受到了居民的欢迎。代长岭还有12个微信群,1000余名社区居民是他的微信好友,这也是为何居民深夜找他的原因。这几天老林和邻居老周矛盾升级,老林睡眠不好,楼上老周家小孩吵闹蹦跳的声音让他崩溃。多次沟通无果后,老林自制“震楼器”,大声播放音乐,邻居都跟着遭殃。

代长岭与街道司法所、综治科工作人员和公益律师、党员居民代表共同到“三所(科)联动”工作室,大家耐心调解和劝说矛盾双方,最终双方达成和解意见:老周家在房间内铺设隔音垫;老林也将自制“震楼器”拆除并致歉,表示不再走极端。

坚持法治思维化解纠纷

前不久,沈阳某食品有限公司向西三环派出所求助称:近日一家施工公司在对该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充电桩改造过程中,不慎将万伏高压线切断,停电导致原料受损达10余万元,在赔偿问题上双方无法达成一致。

症结在于如何从法律专业角度对赔偿进行评估。“矛盾双方谁占理,不是比谁的嗓门大,而是看合不合规、合不合法。”代长岭接到警情后,在“三所(科)联动”工作室做调解,街道司法所、综治科工作人员按照赔偿规定,测算赔偿金额,对双方进行法律法规的阐释,最终促成既符合法理又不失情理的赔偿方案。连日来,代长岭先后帮助解决了十余家企业的矛盾纠纷。

“很多矛盾纠纷激化,不是哪一方故意要闹,而是法律服务离他们太远,大家不知道去哪里找‘说法’,加之诉讼等手段成本高、时间长,部分人就放弃走法律途径了。”西三环派出所公益律师、北京德恒(沈阳)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宏野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纠纷,还是要坚持法治思维,努力把法送到企业、居民身边。

引导居民“遇事找法”

让居民能够在家门口解决矛盾纠纷,需要的就是注重系统性,凝聚多元解决纠纷资源力量。

1月7日下午,中央湖畔社区某小区两户居民发生矛盾。二楼居民认为三楼居民因私自更改排水管道,导致管线内积水漏到二楼他家中。三楼居民认为,改造的水管部分没有造成漏水,是公共管线出了问题,需要其他住户或物业公司出资进行修缮。

这可让物业公司犯了难——如何赔偿?如何化解矛盾?背后的法律关系是怎样的?此类矛盾属于相邻权纠纷,西三环派出所依托“三所(科)联动”机制进行调解,按照《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规定,化解了这起纠纷。

有了“三所(科)联动”机制后,物业公司评价说:“工作人员在矛盾调处中进行普法,引导居民理性表达意见、合法表达诉求,从而妥善化解矛盾。”

“派出所和街道司法所、综治科三方合力,让‘法理情’得以同频共振,实现最佳调解效果。”代长岭说,通过开展“三所(科)联动”,避免了小纠纷产生大隐患,避免民转刑案件发生。

三方“共解一件事”

为引导更多群众“遇事找法”,西三环派出所以“三所(科)联动”工作室为中心,逐步扩大服务范围。

“除了街道层面,我们还在社区(村)设立‘三所(科)联动’工作站,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公益律师‘拧成一股绳’;小区层面设立‘三所(科)联动’工作点,将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党员、平安志愿者吸纳进来,同时把街道内教育、民政、卫生、市场监管等10多个部门的资源整合到一个机制平台上。”西三环派出所所长张月亮解释说,打造全新的矛盾纠纷调处模式,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流程“共解一件事”,大大提高了纠纷调解效率。2023年以来,西三环派出所化解重大矛盾纠纷50多起,辖区纠纷类警情环比下降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