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第08版 剑兰


奇怪的是,那么大的风雪好像也不会把爷爷怎么样,虽然他的耳朵长了冻疮,脸上也被吹裂了,可是他的衣服夹层里永远是热乎乎的——
风雪守摊人

□徐卉婷

去年冬至前后,海宁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天气,这让我想起了爷爷,爷爷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风雪。

从我记事起,爷爷便是靠守着一个竹器摊谋生的。出摊的位置就在袁花后市街河边的一个三岔口,那里的转角处两个店铺之间正好有块三四平方米、凹进去的地方,爷爷用两条长条凳架起一块竹榻,再用四根竹竿撑起一张大塑料布,就算是一个摊位了。竹器的品种有二十来种,大到元宝篮、竹篾扫帚,小到刨子、筷子,很简陋的地方,很家常的东西,但是经过爷爷的一番摆放,整个摊位看起来错落有致,琳琅满目。

爷爷说,生意是靠守出来的,所以一年365天,他天天守在这里,雷打不动,风雪无阻,早上五点多就推着推车出摊,晚上一直到天黑,整条街上都没有人了,他才收摊。

春夏秋三季倒还好,最难挨的是冬天,这个毫无掩体的地方,风从三面而来,从桥上吹来,从河上扫来,从弄堂里钻出来,一阵阵吹得整张塑料纸“刷啦啦”作响,但是爷爷似乎从不愿躲一躲,就连奶奶送饭来了,他也是站在原地,就着西北风狼吞虎咽。

我上学时常经过爷爷的摊位,每次走过都会欢乐地跟他打招呼,冬天的时候,远远就能看到他戴着一顶黑色帽子,把耳朵也罩起来,两只手“相拱”着,弯着腰坐在凳子上,这就是他抵御寒风全部的防备姿势。因为在战场上被子弹打瘸了一条腿,所以爷爷冷了的时候,就连普通人最寻常的、跺跺脚暖暖身子的动作都做不到。听到我叫他,爷爷会笑得露出一口豁了的牙,把手从袖子里伸出来,朝我摆摆手,意思叫我别开小差,专心上学去。有时,我走到桥上的时候,忍不住回头看看他,他还是那个蜷缩着的姿势,拐杖靠在一旁,陪他一起吹风淋雪。

不过,奇怪的是,那么大的风雪好像也不会把爷爷怎么样,虽然他的耳朵长了冻疮,脸上也被吹裂了,可是他的衣服夹层里永远是热乎乎的,我在外面玩雪玩得两手通红的时候,爷爷总会掀起自己的衣服,露出那件他一直穿着的皮毛马甲,我把手放进去一会儿就恢复了知觉,而爷爷每次都会露出龇牙咧嘴夸张的表情。

爷爷不是个精明的生意人,除了傻傻地“守”之外,他还会对采购来的竹器做一些在我看来无谓的加工。比如他总是嫌刚进来的竹筷子一捆捆扎得太松了,而且上面的竹刺没有清理干净,所以总要不嫌麻烦地把捆好的筷子拆开来,用沙皮纸一根一根磨过,再用塑料绳重新扎紧才罢休。冬天的时候,他的手本就粗糙,还总是被竹刺扎到,每次听到他“嘶”的一声,我就知道我又该去奶奶的针线盒里找针了,因为给爷爷挑刺的活都是我负责的。爷爷眯着眼睛把手伸过来,自己也不知道扎哪儿了,只能指个大致的地方,而我都能“稳准狠”地帮他把竹刺挑出来,他就会夸我“小眼睛就是尖呀!”

寒假里有空的时候,我也会帮爷爷一起弄,边弄边聊天。

“为什么要扎紧呢?看起来好小一把。”

“扎紧了人家拿回家的路上不容易散啊。”

“为啥要磨呢?这刺都刺你手上了。”

“那总比人家买回去,拿出来吃饭的时候被刺扎了要好呀。”

“那行吧,我帮你一起弄。”

“哎哟我的丫头呀,你是没吃饭吗?被你扎得更松啦!”

……

每次都是以我被爷爷赶走收场。

出了正月,老家人最期待的就是农历二月初五的大集了,街上大大小小的摊位都会备足货物,严阵以待,可是爷爷从不因为二月初五多进货或者涨价。我记得他当时卖一种用桃核雕成的小首饰,一根红绳穿着,绝对是当年的“网红产品”,每年都卖断货,可爷爷就是不肯多进货。有一年农历二月初五,那个比爷爷还老、做核桃首饰的老爷爷也在街上卖,我跑去告诉爷爷,他才说:“他批给我的价格便宜,今天没人管,让他自己卖,多赚点。”

就是这么一位傻傻的、不精明的老人,靠他日复一日的守摊,供我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他也终于守不动了,随着缺席那个三岔路口的日子越来越多,他在坚强了一辈子、火热了一辈子、善良了一辈子之后终于倒下了。如今,每次回家,路过那个三岔口,我都会忍不住多停留一会儿,就像小时候走上桥头忍不住回望一样,只是那片风雪中,再也不会有那个熟悉的身影了。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公安局)

回顶部 回本版

2024-03-11 第08版 剑兰

奇怪的是,那么大的风雪好像也不会把爷爷怎么样,虽然他的耳朵长了冻疮,脸上也被吹裂了,可是他的衣服夹层里永远是热乎乎的——

风雪守摊人

□徐卉婷

去年冬至前后,海宁出现了罕见的低温天气,这让我想起了爷爷,爷爷这一生,经历了太多的风雪。

从我记事起,爷爷便是靠守着一个竹器摊谋生的。出摊的位置就在袁花后市街河边的一个三岔口,那里的转角处两个店铺之间正好有块三四平方米、凹进去的地方,爷爷用两条长条凳架起一块竹榻,再用四根竹竿撑起一张大塑料布,就算是一个摊位了。竹器的品种有二十来种,大到元宝篮、竹篾扫帚,小到刨子、筷子,很简陋的地方,很家常的东西,但是经过爷爷的一番摆放,整个摊位看起来错落有致,琳琅满目。

爷爷说,生意是靠守出来的,所以一年365天,他天天守在这里,雷打不动,风雪无阻,早上五点多就推着推车出摊,晚上一直到天黑,整条街上都没有人了,他才收摊。

春夏秋三季倒还好,最难挨的是冬天,这个毫无掩体的地方,风从三面而来,从桥上吹来,从河上扫来,从弄堂里钻出来,一阵阵吹得整张塑料纸“刷啦啦”作响,但是爷爷似乎从不愿躲一躲,就连奶奶送饭来了,他也是站在原地,就着西北风狼吞虎咽。

我上学时常经过爷爷的摊位,每次走过都会欢乐地跟他打招呼,冬天的时候,远远就能看到他戴着一顶黑色帽子,把耳朵也罩起来,两只手“相拱”着,弯着腰坐在凳子上,这就是他抵御寒风全部的防备姿势。因为在战场上被子弹打瘸了一条腿,所以爷爷冷了的时候,就连普通人最寻常的、跺跺脚暖暖身子的动作都做不到。听到我叫他,爷爷会笑得露出一口豁了的牙,把手从袖子里伸出来,朝我摆摆手,意思叫我别开小差,专心上学去。有时,我走到桥上的时候,忍不住回头看看他,他还是那个蜷缩着的姿势,拐杖靠在一旁,陪他一起吹风淋雪。

不过,奇怪的是,那么大的风雪好像也不会把爷爷怎么样,虽然他的耳朵长了冻疮,脸上也被吹裂了,可是他的衣服夹层里永远是热乎乎的,我在外面玩雪玩得两手通红的时候,爷爷总会掀起自己的衣服,露出那件他一直穿着的皮毛马甲,我把手放进去一会儿就恢复了知觉,而爷爷每次都会露出龇牙咧嘴夸张的表情。

爷爷不是个精明的生意人,除了傻傻地“守”之外,他还会对采购来的竹器做一些在我看来无谓的加工。比如他总是嫌刚进来的竹筷子一捆捆扎得太松了,而且上面的竹刺没有清理干净,所以总要不嫌麻烦地把捆好的筷子拆开来,用沙皮纸一根一根磨过,再用塑料绳重新扎紧才罢休。冬天的时候,他的手本就粗糙,还总是被竹刺扎到,每次听到他“嘶”的一声,我就知道我又该去奶奶的针线盒里找针了,因为给爷爷挑刺的活都是我负责的。爷爷眯着眼睛把手伸过来,自己也不知道扎哪儿了,只能指个大致的地方,而我都能“稳准狠”地帮他把竹刺挑出来,他就会夸我“小眼睛就是尖呀!”

寒假里有空的时候,我也会帮爷爷一起弄,边弄边聊天。

“为什么要扎紧呢?看起来好小一把。”

“扎紧了人家拿回家的路上不容易散啊。”

“为啥要磨呢?这刺都刺你手上了。”

“那总比人家买回去,拿出来吃饭的时候被刺扎了要好呀。”

“那行吧,我帮你一起弄。”

“哎哟我的丫头呀,你是没吃饭吗?被你扎得更松啦!”

……

每次都是以我被爷爷赶走收场。

出了正月,老家人最期待的就是农历二月初五的大集了,街上大大小小的摊位都会备足货物,严阵以待,可是爷爷从不因为二月初五多进货或者涨价。我记得他当时卖一种用桃核雕成的小首饰,一根红绳穿着,绝对是当年的“网红产品”,每年都卖断货,可爷爷就是不肯多进货。有一年农历二月初五,那个比爷爷还老、做核桃首饰的老爷爷也在街上卖,我跑去告诉爷爷,他才说:“他批给我的价格便宜,今天没人管,让他自己卖,多赚点。”

就是这么一位傻傻的、不精明的老人,靠他日复一日的守摊,供我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他也终于守不动了,随着缺席那个三岔路口的日子越来越多,他在坚强了一辈子、火热了一辈子、善良了一辈子之后终于倒下了。如今,每次回家,路过那个三岔口,我都会忍不住多停留一会儿,就像小时候走上桥头忍不住回望一样,只是那片风雪中,再也不会有那个熟悉的身影了。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