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佳 通讯员 王岑
浙江省余姚市阳明街道今年一季度电信网络诈骗总发案数位居宁波全市各街道前列,4月的发案数与3月相比,下降了近一半,首次实现同比及环比的“双下降”。从全市电诈重点整治区域,到成功“摘帽”跻身“低发案区域”,余姚市阳明街道只用了30天时间,经验是什么?
点面结合,共建反诈新格局
阳明街道实际居住人口有21万余人,重点规上企业众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电信网络诈骗案发案数一直居高不下。“阳明街道的问题,在全市具有共性。这只‘麻雀’解剖得好,那么相关工作经验就能复制到其他地方。”宁波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公安局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组与当地派出所一起进行了蹲点调研。
降发案数首先要念好“防”字诀。反诈宣防工作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织密防护网。而要“织网”,首要的就是完善顶层设计,明确职责分工。“我们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方案:街道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常住人口的面上宣防,派出所主要负责流动人口及沿街店面的面上宣防,企业、学校等相关单位由街道条线管理部门和派出所社区民警叠加负责。”阳明派出所所长陈福明说。如此一来,全民反诈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阳明派出所对街道党工委书记、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开展反诈培训。阳明街道办事处印发了具体工作方案,并出台相关人员考核细则、约谈制度等相关规定。明确各级书记负主责,每个村、社区组建反诈宣传队,对重点乡镇挂牌整治及“一对一”包干,开展“无诈村社”“无诈单位”等创建工作,明确街道各部门、村、社区反诈宣传防范措施与责任清单。
3月以来,阳明街道共发放并签订《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告知书》6万余份,另有11万余人受到面对面宣教,覆盖率在50%以上。
各个击破,警企社建模块化样板
对发案多的企事业单位,阳明派出所施行一企一策、一地一策、因人施策。
针对大型企业发案数较多的情况,阳明派出所进行重点对接,提供相关宣防素材,借助企业内部的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专题推送。对于中小微企业,除街道工贸部门和社区民警包片负责外,还叠加了对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这类重点对象的针对性宣传。
辖区恒峰塑控是一家30人左右规模的企业,办公室主任叶建清表示,社区民警平均每周上门开展一个小时的针对性反诈培训,目前企业人人形成“打款必须事先通话”等反诈共识,防骗拒骗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在高发案社区的反诈宣防上,富巷社区是阳明街道反诈的另一个样板。富巷社区书记宋阳君告诉记者,自3月开始,派出所平均两三天就会梳理推送一批相关宣传案例,社区则在主要出入口、公园等处悬挂这批案例的宣传横幅。
探索长效机制,提升反诈成效
“打击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民心工程,需梳理系统性推进的思维,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倘若不推进常态化机制建设,反诈成效将大打折扣。”宁波市反诈中心负责人夏琳说。
除日常的全警反诈持续推进外,阳明派出所还依托宁波市公安局反诈预警精准劝阻平台,成立了反诈精准劝阻专门队伍。
目前,阳明派出所已建立一套具有特色的预防机制——常态化预防研讨机制,每月定期召开工作部署分析推进会,不定期召开分析和预警会议;常态化预警通报机制,由派出所提供发案分析与防范指导,对村、社区及部门、企业落实三色预警通报机制,每周一期,对相关单位下发预警单;常态化考核考评制度,进一步压实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