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本报记者 刘海平 通讯员 李 松 谭 缜
湖南省常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四大队二级高级警长曾祥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口哨哥”。他自1986年从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以来,39年坚守道路一线,创新发明“口哨交通指挥五步曲”交通疏导法,使交通路口拥堵指数下降60%。11月12日,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曾祥富入选“敬业奉献”好人。此前,他还获评“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最美基层民警”。
“口哨交通指挥五步曲”疏导交通
“滴嗒嗒,滴嗒嗒……”每天早上7点,独特的口哨声,就会在常德市柳叶大道芷兰路口响起,曾祥富在芷兰路口已坚守了8年多。
芷兰路口是当地车流量比较大的路口之一,每天高峰时段,仅凭交通信号灯无法确保路口畅通,稍不注意路口交通就会瘫痪,交通压力很大。2016年3月,52岁的曾祥富卸任中队长,他没有选择相对轻松的机关岗位,而是主动申请到车流量比较大的柳叶大道芷兰路口,再次当起一线执勤交警。
为了让车流走得更快一些,学过音乐的曾祥富,巧用音乐的韵律节奏,并且根据唢呐的原理,加入垫片改造口哨,成功将口哨声音提升了20分贝,使哨声更加清脆悦耳响亮。
“改良口哨是群众的意见,刚来到芷兰路口工作的那段时间,有市民跟我反映,哨声听起来有点刺耳。我学过音乐,就想着怎样改良。”曾祥富说。他的口哨声,配合交通指挥手势和路口红绿灯提示,使路口平时一个红绿灯只能走七八辆车,提高到可以快速通行20到30辆车。
口哨改良了,曾祥富并没有满足。“传统的交通指挥手势,动作幅度大,但车流量密集的时候,做完一种手势动作的时间,仅够几辆车通行。”曾祥富说,他简化交通指挥手势,结合自己的口哨声,创新推出了“口哨交通指挥五步曲”交通疏导法。无论寒冬酷暑,曾祥富每天都要在这个路口来来回回走上万步、指挥手势做上万次、嘴里口哨吹上万次。芷兰路口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60%,交通事故减少了45%。他被广大网友和群众亲切地称为“口哨哥”。
风雨中他的口哨声让出行群众心安
“大雪天,你看这个推车的老交警身上却冒着热气……”今年2月4日,一条《致敬风雪中的推车交警》视频在抖音上刷爆常德市民的朋友圈。
2月3日晚,常德突遇冰冻雨雪天气,给群众出行造成极大影响。次日清晨,曾祥富顶着凛冽的寒风,吹响了口哨,一边维护交通秩序、铲冰除雪,一边带领年轻同事救援被困车辆。两个多小时过去了,曾祥富的衣服、鞋子全都湿透了,但他依然没有停下脚步,群众劝他戴上手套保暖,才发现手套已被他用来当做了擦汗的毛巾,一上午曾祥富和同事就帮助80多辆车从雪中脱困。“得亏有他们的坚守,但真的很心疼他们。”困在车流中的驾驶人赵女士说。
“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是曾祥富挂在嘴边的话。“听到他的哨声,就心安。”常德市民、盲人邹元华对“口哨哥”的印象尤为深刻,“曾哥的哨声和双手给我一种安全感。”前些年,邹元华早晚经过芷兰路口时都是由曾祥富主动护送他过马路,久而久之,邹元华已经习惯了曾祥富的哨声和脚步。
如今,邹元华所在的店铺已经搬离了芷兰路口。“听不到曾哥的口哨声,我总觉得生活里缺了点什么。真希望他能一直吹下去,用这小口哨,吹出大平安。”邹元华感慨地说。“我当时看到雨很大很急,他冒雨在路口坚持吹口哨,指挥交通,我很感动。”时隔两年,公交车驾驶人李师傅依然对往事记忆犹新。两年前的一个雨天,曾祥富冒雨在路口指挥、维护交通秩序。这时,一辆公交车开到他身边停了下来,李师傅给递了一把雨伞。小小的伞,背后是深厚的情。
走进课堂吹响文明交通哨声
曾祥富的口哨声不止在芷兰路口响起,还在培训课堂响起。常德市公安局警官培训中心教务主任欧明松是和曾祥富一起备课的搭档。“他干什么都很认真。这种工作态度,值得每个警察学习。”欧明松说。
从2020年3月起,曾祥富主讲的《文明交通从小做起》网络微课堂,通过“常德智慧教育”直播平台,为全市中小学生、幼儿园小朋友送去平安。为了更广泛地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借助《新湖南》《常德日报》等媒体平台,曾祥富出现在了“马路幺贰贰”“口哨哥话安全”等短视频栏目里。
2023年7月,曾祥富与同事顶着38摄氏度的高温,参加拍摄《今天我是小交警》视频宣传课程,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交通安全课。“曾爷爷的口哨声,是回荡在路口的动人音符,会长长久久地伴着大家安全出行、平安回家。”观看了宣传视频后,一位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