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新民 通讯员 周胤伍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将交通文明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坚持精心谋划、悉心施策、暖心服务,打造“心名片”提升城市交通品质,找准“小切口”做实便民利企保畅,以高品质交管服务更好地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2月底,襄阳市连续37个月未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道路拥堵指数持续保持低位。
精心谋划 打通交通梗阻
最近,每天从襄阳市东津新区开车到樊城区上班的梁女士发现,车辆从鱼梁洲隧道开出时,不再需要绕远了。
去年年底,部分市民向襄阳交警支队反映,他们开车从东津新区方向经过鱼梁洲隧道后,由于道口设有禁止左转指示牌,需要用时近20分钟绕行长征路、春园路,不仅增加了通勤时间,而且上下班高峰时段很容易因为车流量过大造成拥堵。
接到市民反映后,襄阳交警支队立即联合有关部门深入调研,推动完成路口改造工程,增设公交车左转专用待转道和专用信号指令灯,为高铁、火车站和城市公交的“对外接驳、对内循环”直达提速增效。此外,支队通过增设大庆路中心道路隔离桩、延长掉头线、设置出隧道掉头专用车道等措施,缓解了周边路段拥堵,降低了交通安全风险,车辆通行更顺畅。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襄阳交警支队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推动部门协同共治,持续提升交管服务精细化便利化水平。他们以道路交通安全为重点,根据城市、农村交通安全治理现状实行精细化分区、差异化治理,针对市民反映突出的点位、路段和区域“靶向”施策,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合理调配路口车道资源。2023年,支队综合治理交通拥堵点位27个,精细化建设交通路口973个,整改消除各类交通安全隐患525处。
悉心施策 设立利企专场
“感谢民警同志,让我们一次性办好了50辆车的注册登记业务!”2月28日晚,襄阳交警支队车管所高新服务站内灯火通明,保康县楚通客运有限公司安全科科长汪洋拿到民警打印出的机动车登记证书、行驶证、临时号牌后激动地说。
借助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东风,保康县乡村旅游经济日渐繁荣,同时也暴露出出租车运力不足的问题。今年春节刚过,楚通客运有限公司新购置了50辆新能源出租车。车管所了解情况后,2月28日开辟机动车注册登记专场,提供延迟服务,加班加点为50辆新能源出租车进行集中查验登记,让企业既省时又省事。
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襄阳交警支队坚持企有所呼、警有所应,持续推动交管服务改革,深入落实《襄阳市公安局优化营商环境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开通了车管“潮汐夜市”、驾考“绿色通道”。据统计,2023年,支队为企业和群众节约交管办事成本超过2000万元。
同时,襄阳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以利企服务为切入点,完善企业内部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指导企业科学规划内部道路标志标线和停车位,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对车辆和驾驶人较多的企业,实行上门服务和预约集中办理等措施,真正实现办事“最多跑一趟”、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暖心服务 凸显为民效能
“吃早餐还有专用停车位,这设计也太暖心了!”3月初,专程到襄阳旅游的外地游客魏先生欣喜地说。
襄阳特色美食牛肉面享誉全国。为完善早餐文化街区建设,襄阳交警支队在城区多个路段设置了“每日6时至9时限时停车位”,让食客们安心吃早餐,不再担心被贴罚单。
人文关怀体现在每一处细节之中。2023年12月30日,管家巷文化休闲街区正式开街,迅速成为襄阳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今年春节期间,管家巷文化休闲街区日均游客量超过5.5万人次。襄阳交警支队提前优化调整街区周边的停车资源,取消街口不利于游客出入的停车位,新增内环路往荆州街方向的停车位。同时,各警种密切配合,通过“远端分流+近端管制、驻守警力+流动铁骑、执勤执法+普法宣传”等措施,保障车辆有序停放、游客出行平安。
为精准护航不同群体安全出行,襄阳交警支队组建了“女警护学队”“保安义巡队”“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防队”等志愿服务队,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交通治理,构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志愿服务队队员在开展文明劝导工作时,通过微笑服务、贴心引导、面对面教育,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出行获得感和文明守法意识。
此外,襄阳交警支队推动“智慧警务”建设,对中心城区近500个路口进行“5G+车联网”智能化改造,目前已完成244个路口智能信号灯升级,传统的“车看灯”通行转变为“灯看车”通行,路口红绿灯根据车流自动调控,城市交通管理驶上了“智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