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9

第02版 时讯


夏游感受烟火气 安全畅行逛津城
天津中心城区景区周边交通信号优化助力文明出行

刘 媛

夏季是旅游旺季,天津中心城区的各景区游人如织,市民出行繁忙,到处充满浓郁的“烟火气”。为保障广大游客与市民出行安全畅通,结合正在开展的“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近期对天津中心城区多个景区周边道路沿线交通信号予以优化调整,最大限度减少“人车冲突”,营造安全、文明、畅通、有序的通行环境。

一“路”一“策” 优化出行体验

“这一带对游客来说是景点,对于我来说是上下班和送接孩子上下学的必经之路,本以为游客多了之后会总堵车,可最近一个月路上都感觉挺顺利的。”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市民王先生都要驾车沿五大道风景区和友谊北路一线通行,他对于入夏以来的出行体验比较满意。

不仅在五大道景区,意大利风情区、鼓楼和古文化街、天津之眼、各繁华购物商圈……春夏季以来,天津中心城区各大旅游景点和购物场所持续迎来八方游客,市民日常通行需求也同样旺盛,而这些景区周边道路普遍较为狭窄,通行空间有限,路网交通压力大增。

6月7日午间12时已过,天津公安交管局科技和设施保障支队科技设施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段涛和同事们无暇到食堂就餐,仍在继续开会讨论高考期间中心城区范围内考点、旅游景区重合区域道路沿线的交通信号优化问题。几名交通信号专家持续进行着头脑风暴,在外行看来,他们讨论的内容、提到的专业术语既晦涩难懂又枯燥乏味,但会议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既是让来津游客在道路出行中悠然惬意,同时也要保障赶考学子们在途中安全畅通。

“夏季需要重点关注的时间点比较多,比如‘五一’和‘端午’假期,还有高考期间,对于旅游景区、重点商圈、考点周边的道路交通流量增长情况我们都会提前预判,根据不同区域随时在变化的流量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交通信号优化调整措施,最大限度避免交通冲突,保障道路安全畅通。”近2个月来,段涛组织交通信号优化专班对天津中心城区的上述重要区域周边道路持续开展调研,在对车流量、人流量和道路现状特点等“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在25个重点路口逐步实施了“缓进快出、断开堵点、远端截流、优化绕行”等各具针对性的交通信号优化调整举措,努力提升市民和游客的出行体验感。

“截”“放”有度 为车流消散加速

天津中心城区主干道路主要由4条环线、19条射线组成,路网密度大、路口间距小、畸形路口多。位于和平区与河西区交界处的五大道景区内道路,充分体现了上述地理特征,而完整的洋楼建筑群,使之成为游客赴津必到的“打卡地”。受道路狭窄,各类商业、单位和学校密集,日常车流量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五大道景区一带的道路交通流无法形成“出入循环”,高峰时段车流聚集后易出现“消散缓慢”的情况。

为最大限度避免交通拥堵,天津交警在五大道景区周边的友谊北路、九龙路、河北路等主干道沿线交通信号设置方案中,采取了对汇入车流“远端截流”措施,缓解上述道路多车道车流汇入五大道旅游区后,形成“入口多车道、出口一车道”造成的车流持续拥堵。同时,在景区外的成都道沿线相关路口,采取提升出口绿信比的“放流”措施。“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后续汇入车流提供更多通行空间。”段涛讲解说。根据近1个月以来的数据统计,通过“放流”交通信号优化措施后,成都道沿线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26.34%,平均车速提升35.44%。数据还显示,友谊北路采取“红波截流”措施后,汇入马场道车流减少,马场道与河北路交口由西向东的交通压力得到缓解,友谊北路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6.45%,平均车速提升5.81%。

“缓”进“快”出 兼顾行人安全

天津海河两岸景色优美,沿线道路也分布着诸多吸引游人的历史建筑群和繁华商圈。“这个季节就适合多出来逛逛,和亲朋好友一起出来多走走路,对身体也好。但老人腿脚慢了,出来过马路时就怕车多,一个绿灯过不去,但刚才从这里走过来就很顺利。”到天津旅游首日,赵女士带着年迈的母亲来到集旅游、商贸、休闲、娱乐和文博为一体的意风区。作为行人的过街体验,她感觉很安全。

在意式风情区,天津交警启动以“缓进快出”为主策略的交通信号预案,减少进入意风区的交通流放行时间,优化出区干线协调方案,提高出区道路通行能力,并适当增加相关路口行人过街灯时,减少人车冲突,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此外,天津交警还协调意风区附近停车场,通过设立引导牌等方式,防止停车排队过长造成道路拥堵。据统计,交通信号优化后,胜利路沿线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16.78%,平均车速提升20.08%,进步道沿线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43.38%,平均车速提升56.15%。

除了意风区,距离大沽桥不远处的瓷房子、天河城,也是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的海河沿岸商旅区。受地铁施工等因素影响,该区域附近道路有的封闭、有些车道变窄,这里实施的交通信号预案同样为“缓进快出”为主。天津交警通过调整相关路口之间信号灯“相位差”,在减缓大沽北路车辆拥堵的同时,兼顾了行人过街时间,保障行人过街安全。优化后,赤峰道交通拥堵指数下降30.41%,平均车速提升44.23%;大沽北路交通拥堵指数下降14.74%,平均车速提升16.67%。

断开堵点 “微循环”优化绕行

交通晚高峰时段,段涛和同事们聚集在一块电子大屏幕前,进行观察与研讨,天津鼓楼旅游圈、南开区大悦城商圈一带,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受地铁施工影响,上述区域周边道路车流量承载能力降低,去往老城鼓楼及古文化街方向路口易发生短时拥堵。为防止进入景区和商圈排队车流过长,影响道路通行,天津交警调整相关路口不同方向交通信号灯配时,加强了进出老城放行能力。经过信号优化,南马路沿线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7.88%,平均车速提升8.81%。

距离鼓楼不远处,同样吸引着大量客流的天津古文化街景区道路,有着交通流量“进多离少”的特征。因景区内部道路狭窄,周边道路通行压力大,出口通行能力不足,一旦发生交通拥堵,车辆疏散十分缓慢。天津交警对古文化街周边交通信号科学实施“微循环”优化,结合警力现场引导车辆绕行、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秩序等一系列措施,缓解周边路网交通压力。

滨江道步行街及周边区域作为天津中心城区的商业聚集带,集购物、旅游、文化、休闲、餐饮等功能为一体,假期、休息日客流众多,车辆一旦进入就很难驶出。“五一”等节假日期间,为保障交通安全畅通,天津交警在该区域部分路段采取临时交通管控措施,同步启动“断开堵点”的交通信号调整策略,即禁止机动车驶入滨江道,利用滨江道东西两侧道路各自进行“微循环”,减少路口拥堵,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回顶部 回本版

2023-06-09 第02版 时讯

夏游感受烟火气 安全畅行逛津城

天津中心城区景区周边交通信号优化助力文明出行

刘 媛

夏季是旅游旺季,天津中心城区的各景区游人如织,市民出行繁忙,到处充满浓郁的“烟火气”。为保障广大游客与市民出行安全畅通,结合正在开展的“争做文明有礼天津人”主题活动,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近期对天津中心城区多个景区周边道路沿线交通信号予以优化调整,最大限度减少“人车冲突”,营造安全、文明、畅通、有序的通行环境。

一“路”一“策” 优化出行体验

“这一带对游客来说是景点,对于我来说是上下班和送接孩子上下学的必经之路,本以为游客多了之后会总堵车,可最近一个月路上都感觉挺顺利的。”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市民王先生都要驾车沿五大道风景区和友谊北路一线通行,他对于入夏以来的出行体验比较满意。

不仅在五大道景区,意大利风情区、鼓楼和古文化街、天津之眼、各繁华购物商圈……春夏季以来,天津中心城区各大旅游景点和购物场所持续迎来八方游客,市民日常通行需求也同样旺盛,而这些景区周边道路普遍较为狭窄,通行空间有限,路网交通压力大增。

6月7日午间12时已过,天津公安交管局科技和设施保障支队科技设施管理大队副大队长段涛和同事们无暇到食堂就餐,仍在继续开会讨论高考期间中心城区范围内考点、旅游景区重合区域道路沿线的交通信号优化问题。几名交通信号专家持续进行着头脑风暴,在外行看来,他们讨论的内容、提到的专业术语既晦涩难懂又枯燥乏味,但会议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既是让来津游客在道路出行中悠然惬意,同时也要保障赶考学子们在途中安全畅通。

“夏季需要重点关注的时间点比较多,比如‘五一’和‘端午’假期,还有高考期间,对于旅游景区、重点商圈、考点周边的道路交通流量增长情况我们都会提前预判,根据不同区域随时在变化的流量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交通信号优化调整措施,最大限度避免交通冲突,保障道路安全畅通。”近2个月来,段涛组织交通信号优化专班对天津中心城区的上述重要区域周边道路持续开展调研,在对车流量、人流量和道路现状特点等“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在25个重点路口逐步实施了“缓进快出、断开堵点、远端截流、优化绕行”等各具针对性的交通信号优化调整举措,努力提升市民和游客的出行体验感。

“截”“放”有度 为车流消散加速

天津中心城区主干道路主要由4条环线、19条射线组成,路网密度大、路口间距小、畸形路口多。位于和平区与河西区交界处的五大道景区内道路,充分体现了上述地理特征,而完整的洋楼建筑群,使之成为游客赴津必到的“打卡地”。受道路狭窄,各类商业、单位和学校密集,日常车流量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五大道景区一带的道路交通流无法形成“出入循环”,高峰时段车流聚集后易出现“消散缓慢”的情况。

为最大限度避免交通拥堵,天津交警在五大道景区周边的友谊北路、九龙路、河北路等主干道沿线交通信号设置方案中,采取了对汇入车流“远端截流”措施,缓解上述道路多车道车流汇入五大道旅游区后,形成“入口多车道、出口一车道”造成的车流持续拥堵。同时,在景区外的成都道沿线相关路口,采取提升出口绿信比的“放流”措施。“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后续汇入车流提供更多通行空间。”段涛讲解说。根据近1个月以来的数据统计,通过“放流”交通信号优化措施后,成都道沿线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26.34%,平均车速提升35.44%。数据还显示,友谊北路采取“红波截流”措施后,汇入马场道车流减少,马场道与河北路交口由西向东的交通压力得到缓解,友谊北路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6.45%,平均车速提升5.81%。

“缓”进“快”出 兼顾行人安全

天津海河两岸景色优美,沿线道路也分布着诸多吸引游人的历史建筑群和繁华商圈。“这个季节就适合多出来逛逛,和亲朋好友一起出来多走走路,对身体也好。但老人腿脚慢了,出来过马路时就怕车多,一个绿灯过不去,但刚才从这里走过来就很顺利。”到天津旅游首日,赵女士带着年迈的母亲来到集旅游、商贸、休闲、娱乐和文博为一体的意风区。作为行人的过街体验,她感觉很安全。

在意式风情区,天津交警启动以“缓进快出”为主策略的交通信号预案,减少进入意风区的交通流放行时间,优化出区干线协调方案,提高出区道路通行能力,并适当增加相关路口行人过街灯时,减少人车冲突,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此外,天津交警还协调意风区附近停车场,通过设立引导牌等方式,防止停车排队过长造成道路拥堵。据统计,交通信号优化后,胜利路沿线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16.78%,平均车速提升20.08%,进步道沿线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43.38%,平均车速提升56.15%。

除了意风区,距离大沽桥不远处的瓷房子、天河城,也是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的海河沿岸商旅区。受地铁施工等因素影响,该区域附近道路有的封闭、有些车道变窄,这里实施的交通信号预案同样为“缓进快出”为主。天津交警通过调整相关路口之间信号灯“相位差”,在减缓大沽北路车辆拥堵的同时,兼顾了行人过街时间,保障行人过街安全。优化后,赤峰道交通拥堵指数下降30.41%,平均车速提升44.23%;大沽北路交通拥堵指数下降14.74%,平均车速提升16.67%。

断开堵点 “微循环”优化绕行

交通晚高峰时段,段涛和同事们聚集在一块电子大屏幕前,进行观察与研讨,天津鼓楼旅游圈、南开区大悦城商圈一带,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受地铁施工影响,上述区域周边道路车流量承载能力降低,去往老城鼓楼及古文化街方向路口易发生短时拥堵。为防止进入景区和商圈排队车流过长,影响道路通行,天津交警调整相关路口不同方向交通信号灯配时,加强了进出老城放行能力。经过信号优化,南马路沿线的交通拥堵指数下降7.88%,平均车速提升8.81%。

距离鼓楼不远处,同样吸引着大量客流的天津古文化街景区道路,有着交通流量“进多离少”的特征。因景区内部道路狭窄,周边道路通行压力大,出口通行能力不足,一旦发生交通拥堵,车辆疏散十分缓慢。天津交警对古文化街周边交通信号科学实施“微循环”优化,结合警力现场引导车辆绕行、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秩序等一系列措施,缓解周边路网交通压力。

滨江道步行街及周边区域作为天津中心城区的商业聚集带,集购物、旅游、文化、休闲、餐饮等功能为一体,假期、休息日客流众多,车辆一旦进入就很难驶出。“五一”等节假日期间,为保障交通安全畅通,天津交警在该区域部分路段采取临时交通管控措施,同步启动“断开堵点”的交通信号调整策略,即禁止机动车驶入滨江道,利用滨江道东西两侧道路各自进行“微循环”,减少路口拥堵,提高车辆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