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钟 冉
通讯员 赵 樑
“辅警队伍是公安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力量,优化人才生态,打通职业发展通道,是提升分局整体战斗力的关键一招。”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局长荆慰的话,道出了该局探索辅警职业化改革的初衷。
面对辅警队伍素质提升难、职业通道窄、人员流失率高等痛点,西湖区分局于2023年创新推出“五级进阶”式高级辅警人才评定体系,以普通辅警为基础层级,将高级辅警从低到高划分为四个进阶等级,从而明确了辅警层级晋升路径。这套涵盖科学评价、发展空间拓展、激励保障的组合拳,有效打破了辅警职业天花板。首批225名高级辅警脱颖而出,队伍人员流失率显著下降。“第二警队”的潜在效能被充分激发,为西湖区分局整体战斗力提升注入强大动力。
制度创新:打破职业天花板
“辅警留不住、干不长、看不到头?西湖区分局的答案是:制度性破局!”分局政治处主任陈成坦言。过去,辅警普遍面临职业“天花板”低、发展预期模糊的问题。分局党委高位推动,经深入调研和10余次专题研讨,最终制定出台了《西湖区公安分局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及高级辅警人才评定工作方案。这套制度体系明确了辅警“进、管、训、考、出”全链条管理,让辅警职业发展路径变得清晰可见。
为确保评价精准,西湖区分局对全局辅警岗位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深度分析(涵盖接处警、维稳处突、反诈预警、综合勤务等),细化形成基于岗位核心要求的评价指标。在分局反诈中心工作8年的辅警郑丽,凭借精湛的预警劝阻技巧,曾避免群众损失数百万元,但苦于晋升无门。新制度让她看到了方向。巡特警大队辅警孙旭的话代表了众多辅警的心声:“对照专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的标准,钻研业务、提升绩效的动力更足了。”
多维评审:让专业能力看得见
评定工作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严谨、公正、多维度的评审体系。西湖区分局构建了以“个人素质、工作业绩、专业能力、发展潜力”为四大支柱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全局辅警岗位科学划分为5大职业发展方向(处突、防控、刑侦、服务、治理)、12个具体类别,实现关键领域全覆盖。评价过程坚持“人岗相适、重点倾斜”,优先保障核心及艰苦岗位。
评审委员会由各警种负责人领衔,严格执行回避与监督制度。刑侦大队图侦辅警周振樑的脱颖而出,正是专业能力“被看见”的例证。他钻研视频追踪技术,在某系列盗窃案中,从海量视频中精准锁定嫌疑人轨迹,为破案提供关键支撑。评审委员会依据其岗位特点(刑侦跑道-图侦类),重点评估了其专业技能实战应用与案件贡献度,一致评定其为三级人才。
“评审标准清清楚楚,看的就是真本事、硬贡献。”翠苑派出所辅警徐小龙说。
成效彰显:队伍焕发新活力
经过周密组织和严格评审,西湖区分局高级辅警人才评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辅警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首批225名高级辅警人才(四级199人、三级19人、二级1人、一级6人)的诞生,标志着西湖区分局的辅警拥有了历史性的晋升阶梯。“这份荣誉是对我10年坚守最好的肯定!”仪式上,三级人才、政治处辅警吕建东激动地抚摸着新肩章。深耕接处警10年的蒋村派出所辅警曾家轶,凭借过硬能力获得晋升。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辅警金玲燕感受更深:“以前总觉得辅警是临时工。现在有了晋升通道和专业认可,腰杆更硬了,干劲更足了!”优秀辅警扎根基层建功的希望被点燃,人才梯队雏形初现。
最直观的变化是队伍更稳了,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显著增强,内部比学赶超氛围浓厚,辅警队伍作为公安重要辅助力量的效能得到充分释放。
“辅警职业化建设已经迈出关键一步。”荆慰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评定体系,不断改善职业发展环境,让‘第二警队’在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