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3

第07版 安防讲堂


主播免费送“福利” 小学生玩游戏被骗

□本报记者 杨保华

通讯员 毛彦兵

案件回放▲▲▲

小学生玩游戏被骗

近日,湖北省通山县10岁学生小程在玩某款热门手游时,结识一名“游戏主播”。对方称可以帮小程拍游戏视频,并免费赠送大量游戏币。随后,这名“主播”诱导小程下载某款App,要求他开通屏幕共享功能。对方指导小程打开其母亲手机上另一款App,获取其母亲身份信息,并利用共享屏幕功能看到了手机短信验证码。

掌握关键信息后,诈骗分子迅速更改小程母亲的手机支付密码并开通快捷支付功能,通过购物、网络消费等方式转移账户资金5万余元,小程家长发现异常后立即报警。

案情分析▲▲▲

被骗人群低龄化

咸宁警方对今年本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被骗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1月至5月,全市未成年人被骗案件占诈骗类立案总数12.3%,绝大部分为游戏类诈骗,涉案金额高达265万元,年龄最小的受害人仅8岁。

暑假,学生上网打游戏时间增多,是未成年人遭遇游戏诈骗的高风险期。诈骗分子通过诱骗或恐吓未成年人进行视频聊天、下载共享屏幕软件等方式,远程操控手机,获取公民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以及短信验证码。一旦得手,骗子会立即更改账户密码或直接操作转账,迅速转移资金。

民警支招▲▲▲

关键信息要保密

江汉(湖北省咸宁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

家长是孩子网络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密切关注孩子玩手机游戏的内容和时间。一要避免让孩子单独使用绑定大额资金的手机或支付设备。二要对孩子保密支付密码、锁屏密码、验证码等核心信息。三要提醒孩子不能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一律拒绝“送皮肤、送装备、免费代练、帮忙充游戏币、高价收购账号”等诱惑。四要让孩子牢记,绝不能下载陌生人指定的屏幕共享类软件,更不要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如遇此类事件,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及时报警,方便警方及时破案、追回损失。

回顶部 回本版

2025-07-03 第07版 安防讲堂

主播免费送“福利” 小学生玩游戏被骗

□本报记者 杨保华

通讯员 毛彦兵

案件回放▲▲▲

小学生玩游戏被骗

近日,湖北省通山县10岁学生小程在玩某款热门手游时,结识一名“游戏主播”。对方称可以帮小程拍游戏视频,并免费赠送大量游戏币。随后,这名“主播”诱导小程下载某款App,要求他开通屏幕共享功能。对方指导小程打开其母亲手机上另一款App,获取其母亲身份信息,并利用共享屏幕功能看到了手机短信验证码。

掌握关键信息后,诈骗分子迅速更改小程母亲的手机支付密码并开通快捷支付功能,通过购物、网络消费等方式转移账户资金5万余元,小程家长发现异常后立即报警。

案情分析▲▲▲

被骗人群低龄化

咸宁警方对今年本地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被骗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1月至5月,全市未成年人被骗案件占诈骗类立案总数12.3%,绝大部分为游戏类诈骗,涉案金额高达265万元,年龄最小的受害人仅8岁。

暑假,学生上网打游戏时间增多,是未成年人遭遇游戏诈骗的高风险期。诈骗分子通过诱骗或恐吓未成年人进行视频聊天、下载共享屏幕软件等方式,远程操控手机,获取公民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以及短信验证码。一旦得手,骗子会立即更改账户密码或直接操作转账,迅速转移资金。

民警支招▲▲▲

关键信息要保密

江汉(湖北省咸宁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民警):

家长是孩子网络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密切关注孩子玩手机游戏的内容和时间。一要避免让孩子单独使用绑定大额资金的手机或支付设备。二要对孩子保密支付密码、锁屏密码、验证码等核心信息。三要提醒孩子不能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一律拒绝“送皮肤、送装备、免费代练、帮忙充游戏币、高价收购账号”等诱惑。四要让孩子牢记,绝不能下载陌生人指定的屏幕共享类软件,更不要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如遇此类事件,保存好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及时报警,方便警方及时破案、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