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4

第08版 讲述


田野上书写从警第一页

□讲述:龙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民警、来凤县大河镇龙潭坪村驻村第一书记)

整理:本报记者 杨保华

通讯员 付 江

2018年2月,入警不到半年的我成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驻来凤县大河镇栏马山村工作队队员。不久,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大河镇龙潭坪村。我的从警第一页就是在这片沃土上展开的。

龙潭坪村山多林多。刚来时,村里只有茶叶和柑橘等最基本的经济作物。为充分发掘龙潭坪村自然优势,打造更多亮点,吸引更多投资,我们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避暑经济,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

2023年,我担任龙潭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当年6月,我们计划在村里海拔1100米的高点建设可以俯瞰全村及周边集镇、村落的观景平台和露营基地,在游客必经路段的千亩竹园打造网红竹屋。

“我们村海拔高,搞露营很凉快,肯定赚得到钱。”议事会上,村民们听了我的计划,纷纷出谋划策。最终,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

说干就干。没钱请大牌设计师,我就自己想点子。我多次拜访,请两位经验丰富的老木匠当老师,在他们的指导下设计出图纸和模型,并借来他们的工具,邀请他们一同参与现场施工。

村党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带头出地、出木料,村1组的曾师傅开着自己的车帮忙运石头,3组村民曾大姐捐竹子,5组代表张大哥请来父亲做木工,村医捐桌椅,退休老党员捐水缸……全村共有50余名在家党员和村民义务筹资、让地、捐料、投工。

仅一个半月,我们就建成一栋网红竹屋、一座观景平台和一座观光桥。这些后来都成为游客的打卡点。

花开,蝶来。2024年,龙潭坪村获得政府项目资金支持,也迎来了更多经营主体进驻。

为了安置好这些企业,我和驻村工作队扛着镰刀、锄头和锤子,往山里一扎又是几个月。田间地头,时常能看见我们的“施工班子”。驻村工作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施工队”,我成了“施工队长”。

村民看到我们这么拼,主动和我们一起干。白天,大家齐心搞建设;晚上,聚到哪里,就在哪里召开听取民意的院落会、屋场会。第二天,我们就会把收集到的“金点子”用到项目落地实施上。

村里的面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观景台的泥巴路铺上了青石板,网红小屋扩建壮大成了网红小院,百亩荒地变成了露营基地,制绳厂、植物油加工厂从无到有,发展得越来越好。

常有人问,你们驻村到底干了些什么?

我仔细想了想,发现还真不少:2019年,我们面对恶劣地质条件,从零起步在村里开拓百亩荒地发展种植业;2020年,龙潭坪村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后,我们用竹筏“撑船”搜救村民;2021年,为护老人安全,我空手夺白刃“抱摔”嫌疑人……

我和一群有着乡土情结的战友,在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地方,一棒接一棒地做着一些让群众开心幸福的事情。这就是答案。

回顶部 回本版

2025-02-24 第08版 讲述

田野上书写从警第一页

□讲述:龙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民警、来凤县大河镇龙潭坪村驻村第一书记)

整理:本报记者 杨保华

通讯员 付 江

2018年2月,入警不到半年的我成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驻来凤县大河镇栏马山村工作队队员。不久,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大河镇龙潭坪村。我的从警第一页就是在这片沃土上展开的。

龙潭坪村山多林多。刚来时,村里只有茶叶和柑橘等最基本的经济作物。为充分发掘龙潭坪村自然优势,打造更多亮点,吸引更多投资,我们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避暑经济,村集体收入逐年增加。

2023年,我担任龙潭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当年6月,我们计划在村里海拔1100米的高点建设可以俯瞰全村及周边集镇、村落的观景平台和露营基地,在游客必经路段的千亩竹园打造网红竹屋。

“我们村海拔高,搞露营很凉快,肯定赚得到钱。”议事会上,村民们听了我的计划,纷纷出谋划策。最终,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

说干就干。没钱请大牌设计师,我就自己想点子。我多次拜访,请两位经验丰富的老木匠当老师,在他们的指导下设计出图纸和模型,并借来他们的工具,邀请他们一同参与现场施工。

村党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带头出地、出木料,村1组的曾师傅开着自己的车帮忙运石头,3组村民曾大姐捐竹子,5组代表张大哥请来父亲做木工,村医捐桌椅,退休老党员捐水缸……全村共有50余名在家党员和村民义务筹资、让地、捐料、投工。

仅一个半月,我们就建成一栋网红竹屋、一座观景平台和一座观光桥。这些后来都成为游客的打卡点。

花开,蝶来。2024年,龙潭坪村获得政府项目资金支持,也迎来了更多经营主体进驻。

为了安置好这些企业,我和驻村工作队扛着镰刀、锄头和锤子,往山里一扎又是几个月。田间地头,时常能看见我们的“施工班子”。驻村工作队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施工队”,我成了“施工队长”。

村民看到我们这么拼,主动和我们一起干。白天,大家齐心搞建设;晚上,聚到哪里,就在哪里召开听取民意的院落会、屋场会。第二天,我们就会把收集到的“金点子”用到项目落地实施上。

村里的面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观景台的泥巴路铺上了青石板,网红小屋扩建壮大成了网红小院,百亩荒地变成了露营基地,制绳厂、植物油加工厂从无到有,发展得越来越好。

常有人问,你们驻村到底干了些什么?

我仔细想了想,发现还真不少:2019年,我们面对恶劣地质条件,从零起步在村里开拓百亩荒地发展种植业;2020年,龙潭坪村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后,我们用竹筏“撑船”搜救村民;2021年,为护老人安全,我空手夺白刃“抱摔”嫌疑人……

我和一群有着乡土情结的战友,在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地方,一棒接一棒地做着一些让群众开心幸福的事情。这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