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9

第03版 论苑


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内涵实质和实现路径

□李 青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供了重要指引。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公安工作必须顺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形成和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公安工作现代化。

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是与新质生产力相适用的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的新质态的履职能力。要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系统深入地理解把握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本质、结构、价值和发展趋势。从系统论的角度,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是公安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诸多元素综合集成的新质态,不仅包括公安科技创新,而且蕴藏着公安工作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具有高科技、高协同、高效能等特点;从过程论的角度,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潮中奔腾的小溪”,是公安战斗力中的先进质态,本质上是一个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既要从传统公安战斗力中汲取积极要素,又要以新技术赋能,以科学机制运行保障,推动传统公安战斗力提质升级、脱胎换骨。

加强公安科技人才的培育培训

公安民警是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构成要素中最能动、最活跃的要素,先进的警务设备和技术只有被民警掌握运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新质战斗力,而这一转化过程需要通过对民警的教育培训来实现,特别是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培养。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成为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公安民警必须具有掌握数据以及操作、控制、维护数字技术和设备的技能,要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要立足公安科技前沿,组建公安科技创新团队,大力培养突破性公安人才,重点培育公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要深化公安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校局之间的畅通联络和有效协同,建立高水平人才从院校到公安一线之间的双向流通机制。要完善公安科技人才培育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推动公安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持公安关键核心技术、重大战略课题合力攻关,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和奖励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推进警务新技术装备创新应用

如果说公安科技人才是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水平的内在尺度,那么,新技术装备特别是先进警务工具则是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发展水平的外在尺度。新技术、新材料的融合运用,产出一批更智能、高效、便捷、安全的新型警务技术设备,进一步提升警务效率。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抓住自主创新这个关键点。要推动公安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发挥“头雁效应”,优化公安创新平台布局,通过科研攻关,解决制约公安业务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实战创新装备与系统。要不断完善公安科技奖励结构体系,开展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专项活动,进一步优化公安科技创新环境,创造更高技术含量的警务设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警务工具迭代升级,提高警务活动效能,全面升级智慧公安建设。

优化警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蕴涵着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即通过优化警务资源配置,深化警务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警务运行机制完善,使警务运行等各环节畅通、高质、高效。要改革警务管理体制,优化公安组织结构,理顺各级公安机关之间的关系,科学划分职责,以做专警种为关键,加紧推进公安机关机构改革,突出做专做强,不断加强警种专业化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警务运行格局,确保指挥顺畅、运行高效。要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为牵引,构建情报精准、指挥顺畅、行动迅速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优化指挥调度体系,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中心,提升大数据应用水平,实现指挥层级扁平化,确保指令畅通,提高指挥效率;强化行动处置能力,实现多警种整体协同、快速反应、妥善处置,提升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整体效能。

推动警民协同共治、多元一体

公安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要坚持党的全面绝对领导,主动担负起建设平安中国的“主力军”使命。要以协同治理理念为导引,打造多元一体的现代公安服务体系,在预防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安定等社会综合治理方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警务共同体,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强大合力。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要善于利用公安技术资源优势,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搭建基层矛盾调解数字治理平台,全面升级智慧公安建设,使公安机关与其他组织互联互通、高效对接联动、共建共治,有效分流非警务活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好预防警务,提升警务管理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群众享受便捷优质的公安公共服务,共同构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助力平安中国建设。

(作者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回顶部 回本版

2025-02-09 第03版 论苑

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内涵实质和实现路径

□李 青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供了重要指引。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公安工作必须顺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形成和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公安工作现代化。

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是与新质生产力相适用的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的新质态的履职能力。要以新质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系统深入地理解把握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本质、结构、价值和发展趋势。从系统论的角度,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是公安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诸多元素综合集成的新质态,不仅包括公安科技创新,而且蕴藏着公安工作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具有高科技、高协同、高效能等特点;从过程论的角度,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潮中奔腾的小溪”,是公安战斗力中的先进质态,本质上是一个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既要从传统公安战斗力中汲取积极要素,又要以新技术赋能,以科学机制运行保障,推动传统公安战斗力提质升级、脱胎换骨。

加强公安科技人才的培育培训

公安民警是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构成要素中最能动、最活跃的要素,先进的警务设备和技术只有被民警掌握运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新质战斗力,而这一转化过程需要通过对民警的教育培训来实现,特别是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培养。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成为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公安民警必须具有掌握数据以及操作、控制、维护数字技术和设备的技能,要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要立足公安科技前沿,组建公安科技创新团队,大力培养突破性公安人才,重点培育公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要深化公安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校局之间的畅通联络和有效协同,建立高水平人才从院校到公安一线之间的双向流通机制。要完善公安科技人才培育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推动公安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持公安关键核心技术、重大战略课题合力攻关,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和奖励等方面提供制度保障,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推进警务新技术装备创新应用

如果说公安科技人才是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水平的内在尺度,那么,新技术装备特别是先进警务工具则是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发展水平的外在尺度。新技术、新材料的融合运用,产出一批更智能、高效、便捷、安全的新型警务技术设备,进一步提升警务效率。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牢牢抓住自主创新这个关键点。要推动公安行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发挥“头雁效应”,优化公安创新平台布局,通过科研攻关,解决制约公安业务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实战创新装备与系统。要不断完善公安科技奖励结构体系,开展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专项活动,进一步优化公安科技创新环境,创造更高技术含量的警务设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警务工具迭代升级,提高警务活动效能,全面升级智慧公安建设。

优化警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蕴涵着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方式创新,即通过优化警务资源配置,深化警务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警务运行机制完善,使警务运行等各环节畅通、高质、高效。要改革警务管理体制,优化公安组织结构,理顺各级公安机关之间的关系,科学划分职责,以做专警种为关键,加紧推进公安机关机构改革,突出做专做强,不断加强警种专业化建设,形成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警务运行格局,确保指挥顺畅、运行高效。要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建设为牵引,构建情报精准、指挥顺畅、行动迅速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要优化指挥调度体系,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中心,提升大数据应用水平,实现指挥层级扁平化,确保指令畅通,提高指挥效率;强化行动处置能力,实现多警种整体协同、快速反应、妥善处置,提升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的整体效能。

推动警民协同共治、多元一体

公安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要坚持党的全面绝对领导,主动担负起建设平安中国的“主力军”使命。要以协同治理理念为导引,打造多元一体的现代公安服务体系,在预防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安定等社会综合治理方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警务共同体,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强大合力。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要善于利用公安技术资源优势,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搭建基层矛盾调解数字治理平台,全面升级智慧公安建设,使公安机关与其他组织互联互通、高效对接联动、共建共治,有效分流非警务活动,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好预防警务,提升警务管理服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群众享受便捷优质的公安公共服务,共同构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助力平安中国建设。

(作者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