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广涛
通讯员 蒋 波
四川成都,一座常住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各类要素密集、城市文化多元,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更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于萌芽?2024年以来,成都公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矛盾纠纷就地解决为牵引,通过创新机制和务实举措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婚恋、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调解处置成功率达98%,稳步推动社会治理向深耕善治转型。
四级调解机制系上平安扣
近日,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青龙派出所接到一起紧急报警:罗某怀疑丈夫袁某出轨,双方发生激烈争吵。罗某情绪激动,扬言要与袁某同归于尽,幸被路人及时制止。
接警后,民警迅速赶赴现场“把脉问诊”。面对罗某的过激行为,青龙派出所立即启动“值班组—社区警务队—派出所—分局”矛盾纠纷四级调解机制,综合依法处置、风险评估、联合调解、帮扶教育等方式,逐层递进、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青龙派出所联合街道、社区等多方力量,多次进行上门调解和法律教育,深挖矛盾根源、对症精准施策,逐步引导当事双方打开心结、冷静处理家庭矛盾。经过多轮努力,当事双方终于达成谅解并签订治安调解协议书。
为防止矛盾反弹,青龙派出所和社区还同步建立风险处置台账,持续关注双方情况,适时提供必要的帮扶救助措施。
警务站巧解小区治理难题
成都市金牛区西岸观邸小区,曾经非法小旅馆泛滥、矛盾纠纷不断。居民张阿姨回忆过去仍心有余悸。
如今,她欣喜感慨:“自从土桥派出所‘石榴籽’警务工作站来了,小区变了个样。”
“石榴籽”警务工作站通过“党建引领、自治共享”机制,联合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多方力量,共同治理小区。在小旅馆治理难题上,他们发动党员、热心业主组成工作专班,与派出所、物业紧密配合,最终关闭了小区内所有非法小旅馆。
在“石榴籽”警务工作站的推动下,社区党委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协商小区事务,共同出资提升改造硬件设施,并积极组织各种文化体育活动。2024年,“石榴籽”警务工作站共接待群众咨询300余人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84起。
一站式调处助推多元共治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区分局普兴派出所通过“一站式”调解室,整合多方资源,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跟踪回访和调解人员培训等机制,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在郫都区分局唐昌派出所,“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室成为当地居民解决矛盾纠纷的新去处。调解室内,金牌调解员杨建忠和驻所律师共同接待来访群众,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法律知识,成功调解了一起又一起矛盾纠纷。
温江区分局公平派出所探索矛盾纠纷“一站受理、在线联动、多元化解”的“一站解纷”模式,积极整合街道综治中心、司法和法院等多方力量,实现矛盾纠纷“就近处置、就地化解”,并通过科技赋能,解决矛盾纠纷受理难、非警务事件分流难和疑难纠纷终结难等问题。
■声音
要让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金牛区分局土桥派出所所长苏钊
我和丈夫经常吵架,是调解室的老师们一次次耐心调解,才让我们重归于好。
——新津区居民王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