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费伯俊 通讯员 陈 梁
“长在江畔,舟船相伴,每艘船都有动人故事。”近日,在江苏省江阴市“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上,江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江阴边检站执勤二队副队长韦子韬深情地说:“这些故事组成了我们的‘船承’。”
江阴北滨长江、南近太湖,被誉为全国制造业第一县,经济发达、思潮涌动。如何在多元化社会思潮中坚定民警理想信念,如何将党的新思想新理论讲到民警心坎上?今年以来,江阴边检站立足职业发展特征,以船为媒,打造特色实践研学品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英雄船舶作教材
江阴军事文化博物馆里静静摆放着一条手摇木桅帆船,黑色的船身已经斑驳,船帆上书“渡江第一船”5个大字。
“1949年4月21日,澄江镇北门外船民王小弟划着这条船,运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从江北靖江第一个冲锋到达南岸,此船后被称为‘渡江第一船’。”9月,在“渡江第一船”模型旁,江阴边检站红色故事讲解员张可儿声情并茂的讲述引发民警强烈共鸣。
“没有好食材,再优秀的厨师也做不出可口的饭菜。”江阴边检站充分利用驻地红色文化资源,把“英雄船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材,丰富教育内容。
通过实景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寻访“渡江第一船”登陆地点、观看专题纪录片等形式,长江沿线人民冒着炮火运送大军渡江的光辉事迹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场面立体展现在民警面前,“坚定信念、革命到底,军民团结、奋勇争先,攻坚克难、勇于牺牲”的精神深深镌刻在民警的内心。
警地互动,古今联通,点滴灌输。“英雄船舶丰富了教育内容和形式,民警们对党史学习教育的兴趣日渐浓厚,思政课堂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江阴边检站执勤一队政治教导员李檑充分感受到身边变化。
功勋船上话成长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科技创新的澎湃力量,太震撼了!”5月,江阴边检站民警登上远望2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体验科技发展变革。
远望2号是我国第一代综合性远洋航天测量船,先后27次完成亚洲一号、东方红三号等卫星和神舟试验飞船的重大海上测控任务,创下中国航天远洋测控史上“六个之最”和“四个首次”的纪录,被誉为“功勋测量船”。“远望人”不断创新发展的奋斗故事,让民警们对航天事业、新质生产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心中无波澜,何处起涟漪?江阴边检站在实践中发现,思政教育首先得激发民警的兴趣,才能触动民警心弦。
江阴边检站组织民警观看《永远的航程》专题纪录片,了解测量船的历史和为中国航天远洋测控事业作出的伟大贡献;参观远望展览馆,登上退役功勋船远望2号,探索国之重器;对话先进典型,聆听奋斗故事,分享学习感悟,激发民警继承与发扬“远望人”的“苦干、实干、精干、拼命干、科学干”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实现铸魂育人目标。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也有我的功劳。”江阴边检站“我为发展作贡献”微故事分享会上,曾经为远望7号轮办理边检通关手续的民警何枭祺自豪地说。
远洋船上践使命
江阴边检站地处长江咽喉要道长江江阴段,担负35.7公里深水岸线、4个港区23个对外开放码头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民警们在日复一日的国际航行船舶通关保障中忠实履职尽责、争做服务榜样,用行动诠释和弘扬移民管理警察职业精神。
8月,江阴边检站执勤三队民警朱晨伟为韩国籍船舶“幸运凯特”轮办理入境手续时,得知船员们想利用在港时间感受中国发展变化后,帮助签发船员临时入境许可,还主动介绍城市文化、打卡胜地及系列出入境便利措施。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时隔4年再次随船来华的韩国籍船长宋先生感到格外亲切,竖起大拇指为民警点赞。
江阴边检站发挥思政教育服务中心、保障主业的功能,教育引导民警积极融入无锡“双联双提”工程和江阴“北战”战略,保障远洋船舶进港“零等待”、靠港“即装卸”、离港“零延时”,助力国产工程车安全出海、出口风叶机片船舶顺利出境,为“中国制造”硬核出圈、直达海外打造“水上高速”通道,全力服务江阴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我们都是‘复兴号巨轮’划桨者!”8月,韦子韬在驻地举办的主题宣讲活动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