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4

第05版 视窗


老河口:激活治理新动能 城乡邻里更和谐

□本报记者 肖新民 通讯员 洪 淼

近年来,湖北省老河口市公安局狠抓社区民警专职化、驻村辅警专业化,因地制宜开展“城区全面建、农村联片建、景区专门建”工程,持续推动基层警务与党务政务工作融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今年以来,老河口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5.4%,社会和谐治安平稳有序。

主动一点掌握民情

“张阿姨,现在下雨路上不积水了吧!”10月17日,北京路派出所小东门专职社区民警程涛在日常走访时与辖区居民寒暄。

老河口市小东门社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村改居社区,居民结构和治安状况较为复杂。程涛负责社区警务工作后,发现这个老旧小区民房多,楼栋间距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之间经常会因为排水问题发生纠纷。了解情况后,程涛一有时间就到小巷子走一走,与周围的住户聊天谈心,了解居民对于改善基础设施的想法,先后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化解因排水等问题引发的邻里纠纷30余起。

“社区民警坚持有警处警、无警访民,与网格员、社区干部、‘双报到’党员共同走访入户,靠前一步掌握民情,第一时间掌握矛盾纠纷线索苗头,做到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北京路派出所指导员查丹介绍。

社区民警还结合工作实际,为居民提供暖心的警务服务。集思广益推出的反诈“三句半”受到群众广泛好评,与社区共创“积分超市”,鼓励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活动。“帮忙化解邻里矛盾、参加反诈表演都能获得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就能兑换生活用品。”社区居民姜阿姨说。

近年来,老河口市公安局以“派出所主防”改革为抓手,坚持社区民警专职化,从“下社区”变“在社区”,切实把社区警务室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平台”,治安掌控力不断强化。同时,通过“迈出铁脚板、走进千万家”等走访活动,收集社情民意3454条,解决群众困难815件,真正把群众身边的小事放在心上。

创新一步夯实基础

洪山嘴镇地处鄂豫交界,是老河口最大的乡镇,辖区面积206平方公里、辖区人口4.7万余人,治安情况较为复杂。

“炎炎夏天吃香瓜,香甜爽身貌如花。”每到夏天,洪山嘴镇就展现出魅力——“瓜果大本营”,阿玉香瓜就是其中的特色之一。今年6月,洪山嘴派出所联合相邻的袁冲派出所、苏家河派出所在六股泉村开展夜间巡防时,现场查获3名外地盗窃香瓜嫌疑人,及时为种植户挽回损失。

洪山嘴派出所副所长刘海沛告诉记者:“由于瓜果品质好,市场需求大,知名度不断提高,几乎每家都种植桃、梨、香瓜,一些不法分子也动了歪心思。我们有针对性地联合相邻两个派出所开展夜间巡逻。今年以来,辖区盗窃案件同比下降20%,连续4年未出现耕牛被盗案件。”

今年9月,洪山嘴派出所接到报警,牛王庙二组村民陈某因收玉米与相邻的袁冲乡李文成村村民张某发生冲突,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两地派出所了解情况后携手调解,针对双方诉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老河口公安依据该市区域板块和治安实际,以城区2个街道为翼,抓实水边、路边、界边主体防控,并将12个派出所划分为4个警务联片,完善警务联勤、案件联办、治安联防、纠纷联调机制,形成了‘两翼三边四区’工作格局,城乡防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盗窃等可防性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1.07%。”洪山嘴派出所所长葛敏介绍。

联动一片化解纠纷

近年来,老河口市公安局把矛盾纠纷联调联处作为维护平安稳定的重要抓手,鼓励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先后形成了仙人渡“三联三清”、孟楼“平安支客”、竹林桥“提包警务”等一批矛盾纠纷联调联处经验,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9.7%,老河口市公安局“五级五联解纠纷”经验被评为襄阳新时代“枫桥经验”。

韩玉东是孟楼镇李河村68岁的老党员,现在,他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平安支客”。“支客”是指襄阳农村地区人缘好、懂民俗、有口才的长者,主要负责替村民牵头办理红白喜事以及各类仪式活动,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平安支客”则是在群众中有威望的矛盾纠纷调解员、信息收集员、政策宣传员、文明倡导员。

“两家要打起来了!”国庆长假期间,孟楼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镇上两家人结婚因为婚俗不同引发矛盾,从口角之争发展到动手推搡,现场形势剑拔弩张。孟楼派出所立即启动纠纷联调机制,指派邻近的“平安支客”韩玉东到达现场参与处置。韩玉东以情说理、民警释法论理,通过3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双方终于和解。

孟楼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联合各社区村组聘用一批熟悉政策法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平安支客”参与社会治安防控、隐患排查化解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成立“平安支客理事会”,并报镇政法办、民政办、司法所备案;明确“平安支客”与辖区派出所民警沟通汇报、集体议事、激励退出等机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平安支客”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不仅是民情信息收集员、政策法律宣传员,还是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将矛盾、风险拦截在基层村庄这“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孟楼镇矛盾纠纷自调化解率达100%,一大批“金牌调解员”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警民共筑平安的桥梁和纽带。

回顶部 回本版

2024-11-04 第05版 视窗

老河口:激活治理新动能 城乡邻里更和谐

□本报记者 肖新民 通讯员 洪 淼

近年来,湖北省老河口市公安局狠抓社区民警专职化、驻村辅警专业化,因地制宜开展“城区全面建、农村联片建、景区专门建”工程,持续推动基层警务与党务政务工作融合,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今年以来,老河口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5.4%,社会和谐治安平稳有序。

主动一点掌握民情

“张阿姨,现在下雨路上不积水了吧!”10月17日,北京路派出所小东门专职社区民警程涛在日常走访时与辖区居民寒暄。

老河口市小东门社区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村改居社区,居民结构和治安状况较为复杂。程涛负责社区警务工作后,发现这个老旧小区民房多,楼栋间距小,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之间经常会因为排水问题发生纠纷。了解情况后,程涛一有时间就到小巷子走一走,与周围的住户聊天谈心,了解居民对于改善基础设施的想法,先后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化解因排水等问题引发的邻里纠纷30余起。

“社区民警坚持有警处警、无警访民,与网格员、社区干部、‘双报到’党员共同走访入户,靠前一步掌握民情,第一时间掌握矛盾纠纷线索苗头,做到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北京路派出所指导员查丹介绍。

社区民警还结合工作实际,为居民提供暖心的警务服务。集思广益推出的反诈“三句半”受到群众广泛好评,与社区共创“积分超市”,鼓励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活动。“帮忙化解邻里矛盾、参加反诈表演都能获得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就能兑换生活用品。”社区居民姜阿姨说。

近年来,老河口市公安局以“派出所主防”改革为抓手,坚持社区民警专职化,从“下社区”变“在社区”,切实把社区警务室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的“第一平台”,治安掌控力不断强化。同时,通过“迈出铁脚板、走进千万家”等走访活动,收集社情民意3454条,解决群众困难815件,真正把群众身边的小事放在心上。

创新一步夯实基础

洪山嘴镇地处鄂豫交界,是老河口最大的乡镇,辖区面积206平方公里、辖区人口4.7万余人,治安情况较为复杂。

“炎炎夏天吃香瓜,香甜爽身貌如花。”每到夏天,洪山嘴镇就展现出魅力——“瓜果大本营”,阿玉香瓜就是其中的特色之一。今年6月,洪山嘴派出所联合相邻的袁冲派出所、苏家河派出所在六股泉村开展夜间巡防时,现场查获3名外地盗窃香瓜嫌疑人,及时为种植户挽回损失。

洪山嘴派出所副所长刘海沛告诉记者:“由于瓜果品质好,市场需求大,知名度不断提高,几乎每家都种植桃、梨、香瓜,一些不法分子也动了歪心思。我们有针对性地联合相邻两个派出所开展夜间巡逻。今年以来,辖区盗窃案件同比下降20%,连续4年未出现耕牛被盗案件。”

今年9月,洪山嘴派出所接到报警,牛王庙二组村民陈某因收玉米与相邻的袁冲乡李文成村村民张某发生冲突,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两地派出所了解情况后携手调解,针对双方诉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老河口公安依据该市区域板块和治安实际,以城区2个街道为翼,抓实水边、路边、界边主体防控,并将12个派出所划分为4个警务联片,完善警务联勤、案件联办、治安联防、纠纷联调机制,形成了‘两翼三边四区’工作格局,城乡防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盗窃等可防性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1.07%。”洪山嘴派出所所长葛敏介绍。

联动一片化解纠纷

近年来,老河口市公安局把矛盾纠纷联调联处作为维护平安稳定的重要抓手,鼓励基层派出所、社区警务室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先后形成了仙人渡“三联三清”、孟楼“平安支客”、竹林桥“提包警务”等一批矛盾纠纷联调联处经验,全市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9.7%,老河口市公安局“五级五联解纠纷”经验被评为襄阳新时代“枫桥经验”。

韩玉东是孟楼镇李河村68岁的老党员,现在,他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平安支客”。“支客”是指襄阳农村地区人缘好、懂民俗、有口才的长者,主要负责替村民牵头办理红白喜事以及各类仪式活动,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平安支客”则是在群众中有威望的矛盾纠纷调解员、信息收集员、政策宣传员、文明倡导员。

“两家要打起来了!”国庆长假期间,孟楼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镇上两家人结婚因为婚俗不同引发矛盾,从口角之争发展到动手推搡,现场形势剑拔弩张。孟楼派出所立即启动纠纷联调机制,指派邻近的“平安支客”韩玉东到达现场参与处置。韩玉东以情说理、民警释法论理,通过3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双方终于和解。

孟楼派出所结合辖区实际,联合各社区村组聘用一批熟悉政策法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平安支客”参与社会治安防控、隐患排查化解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成立“平安支客理事会”,并报镇政法办、民政办、司法所备案;明确“平安支客”与辖区派出所民警沟通汇报、集体议事、激励退出等机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平安支客”充分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不仅是民情信息收集员、政策法律宣传员,还是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将矛盾、风险拦截在基层村庄这“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孟楼镇矛盾纠纷自调化解率达100%,一大批“金牌调解员”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警民共筑平安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