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4

第08版 经验


如何应对大客流?上海轨交公安有绝招
科技赋能 精细治理 联勤联动

□本报记者 吴 艺 通讯员 俞佩文 周 炜

“今年国庆期间,人民广场站客流量比平日增加144%,但依旧平稳有序。”20条线路、508座车站、831公里里程,日均客流量超过1100万人次的上海地铁,每逢“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或大型比赛观演活动,都会迎来大客流的高峰。

近年来,针对毗邻交通枢纽、热门景点、体育场馆的重点车站客流特征变化、勤务布警调整等问题,上海轨交公安不断创新治理能力,从科技赋能、精细治理、联勤联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大客流疏导管理效能。

科技赋能,强化大客流预警感知

警力投放“早知道”

今年是2024年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中国大奖赛重启第一年,散场时车友们依旧热情高涨,在原地庆祝胜利久久不愿离去。“在排队进站时,我看到民警在各个拥堵点有序指引,我很快就搭乘上了回程的地铁。”乘客张先生对散场时的快速通行表示肯定。

伴随着上海轨道交通路网不断延伸拓展,日益增多的观赛观展群众选择快速便利的地铁作为主要出行方式。面对警力和大客流悬殊的比例,如何科学布警成为上海轨交公安探索的重要课题。

为应对这一挑战,切实提升轨道交通安全出行指数,上海轨交公安推进“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结合“活动特点、路网实际、时空点位”,充分运用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搭建了轨道交通观展观赛客流聚类分析模型。

“根据模型可以有效推算出‘强关联车站’‘最优路径下的换乘站’,将警力有针对性地向重点车站倾斜。”在今年上海举办的225场大型活动中,上海轨交公安通过客流聚类分析模型有效实现了“人站适配、最优择路、警力精投”。

上海市公安局轨交总队指挥中心主任李捷介绍,客流聚类分析模型不仅打破了传统安保对可能存在观展观赛客流风险无法做出量化预判及针对性管控的局限,更助力上海轨交公安实现勤务布警模式由“粗放撒点”向“精准投放”“被动布岗”向“主动设防”转变,最大限度提升大型活动安保期间的见警率、管事率、震慑力。

联勤联动,做细大客流疏导管控

警企互通“早对接”

“‘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虹桥火车站单日客流近17万人次,同比平日上升83%。应对大客流带来的压力,我们有制胜法宝。”轨交总队虹桥枢纽派出所警长郑佳口中的法宝,正是上下联勤联动机制。

科技模型让我们可以先知先觉,但如何去有效提升客流疏导的效能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轨交公安深化“公安—行业—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加强与市局联勤办、属地分局、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互通、措施衔接。

上海轨交公安有效落实客流管控“一站一方案”、上下联动“一口一方案”、点位值守“一点一力量”,固化“控外疏内、单向通行、远端分流”等客流疏导管控措施,全力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今年国庆假期,上海轨交公安坚持联勤指挥、联合值守,实时掌握城市地标、热门商圈、交通枢纽等周边55座车站客流状况,部署安保力量强化人民广场站、豫园站、天潼路站等7座重点车站秩序维护,在落实客流疏导措施的同时,协调落实定点加开、延时运营等配套保障,实现了主动干预。

“根据轨交公安的部署,我们打通了地铁虹桥火车站站‘南1、北1’与‘南2、北2’进口间的客流疏导通道,每日14时至22时是返程的高峰时段,到达旅客会在‘前置分流、站内分流、物理硬隔离’等管控措施下,实现快速进站通行。”地铁虹桥火车站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让我们成功应对了返程大客流。”

优化预案,搭建大客流安保体系

整体防控“早部署”

“高效应对大客流风险,不仅需要科技模型的有力支撑、联勤联动的运行顺畅,还需要有完善的安保组织体系。”轨交总队副总队长王伟华说。

围绕社会面防控、热门景点客流散场、枢纽返程客流疏导以及大型活动安保等重点工作,上海轨交公安构建了“1+13+N”(总队、13个派出所和多个重点车站)安保方案体系,明确指挥权责、力量部署、措施要求,细化“一任务一方案”“一日一序列”“一站一预案”,优化现场指挥点布设,牵引整体防控、客流管控、应急稳控等安保工作。

今年暑运期间,上海的旅游客流与日常通勤客流叠加,轨道交通客流数始终保持千万级别高位,日均客流同比、环比分别增长2.6%和6.6%。上海轨交公安进一步完善安保体系,构建形成轨交总队和南京东路站、虹桥火车站站等9座毗邻热门景点、交通枢纽重点车站的“1+9”安保方案体系,细化制定大客流管控“一站一预案”,明确26个重要节点的警力部署、职责分工以及任务要求。

“暑运期间,针对南京东路站、豫园站‘潮汐客流’现象,我们建立‘总队指挥中心—黄浦分局大保办’‘人民广场站治安派出所—外滩派出所’两级联动指挥架构,确保信息、指令、措施同步。”人民广场站治安派出所副所长虞键说,他们同时协调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优化重点线路运能、加密高峰时段班次,增派车站员工、志愿者强化重要点位巡查值守,让来上海的游客玩得安心、玩得舒心。

回顶部 回本版

2024-10-24 第08版 经验

如何应对大客流?上海轨交公安有绝招

科技赋能 精细治理 联勤联动

□本报记者 吴 艺 通讯员 俞佩文 周 炜

“今年国庆期间,人民广场站客流量比平日增加144%,但依旧平稳有序。”20条线路、508座车站、831公里里程,日均客流量超过1100万人次的上海地铁,每逢“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或大型比赛观演活动,都会迎来大客流的高峰。

近年来,针对毗邻交通枢纽、热门景点、体育场馆的重点车站客流特征变化、勤务布警调整等问题,上海轨交公安不断创新治理能力,从科技赋能、精细治理、联勤联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大客流疏导管理效能。

科技赋能,强化大客流预警感知

警力投放“早知道”

今年是2024年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中国大奖赛重启第一年,散场时车友们依旧热情高涨,在原地庆祝胜利久久不愿离去。“在排队进站时,我看到民警在各个拥堵点有序指引,我很快就搭乘上了回程的地铁。”乘客张先生对散场时的快速通行表示肯定。

伴随着上海轨道交通路网不断延伸拓展,日益增多的观赛观展群众选择快速便利的地铁作为主要出行方式。面对警力和大客流悬殊的比例,如何科学布警成为上海轨交公安探索的重要课题。

为应对这一挑战,切实提升轨道交通安全出行指数,上海轨交公安推进“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结合“活动特点、路网实际、时空点位”,充分运用统计及数据分析方法搭建了轨道交通观展观赛客流聚类分析模型。

“根据模型可以有效推算出‘强关联车站’‘最优路径下的换乘站’,将警力有针对性地向重点车站倾斜。”在今年上海举办的225场大型活动中,上海轨交公安通过客流聚类分析模型有效实现了“人站适配、最优择路、警力精投”。

上海市公安局轨交总队指挥中心主任李捷介绍,客流聚类分析模型不仅打破了传统安保对可能存在观展观赛客流风险无法做出量化预判及针对性管控的局限,更助力上海轨交公安实现勤务布警模式由“粗放撒点”向“精准投放”“被动布岗”向“主动设防”转变,最大限度提升大型活动安保期间的见警率、管事率、震慑力。

联勤联动,做细大客流疏导管控

警企互通“早对接”

“‘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期间,虹桥火车站单日客流近17万人次,同比平日上升83%。应对大客流带来的压力,我们有制胜法宝。”轨交总队虹桥枢纽派出所警长郑佳口中的法宝,正是上下联勤联动机制。

科技模型让我们可以先知先觉,但如何去有效提升客流疏导的效能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轨交公安深化“公安—行业—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加强与市局联勤办、属地分局、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的信息互通、措施衔接。

上海轨交公安有效落实客流管控“一站一方案”、上下联动“一口一方案”、点位值守“一点一力量”,固化“控外疏内、单向通行、远端分流”等客流疏导管控措施,全力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今年国庆假期,上海轨交公安坚持联勤指挥、联合值守,实时掌握城市地标、热门商圈、交通枢纽等周边55座车站客流状况,部署安保力量强化人民广场站、豫园站、天潼路站等7座重点车站秩序维护,在落实客流疏导措施的同时,协调落实定点加开、延时运营等配套保障,实现了主动干预。

“根据轨交公安的部署,我们打通了地铁虹桥火车站站‘南1、北1’与‘南2、北2’进口间的客流疏导通道,每日14时至22时是返程的高峰时段,到达旅客会在‘前置分流、站内分流、物理硬隔离’等管控措施下,实现快速进站通行。”地铁虹桥火车站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让我们成功应对了返程大客流。”

优化预案,搭建大客流安保体系

整体防控“早部署”

“高效应对大客流风险,不仅需要科技模型的有力支撑、联勤联动的运行顺畅,还需要有完善的安保组织体系。”轨交总队副总队长王伟华说。

围绕社会面防控、热门景点客流散场、枢纽返程客流疏导以及大型活动安保等重点工作,上海轨交公安构建了“1+13+N”(总队、13个派出所和多个重点车站)安保方案体系,明确指挥权责、力量部署、措施要求,细化“一任务一方案”“一日一序列”“一站一预案”,优化现场指挥点布设,牵引整体防控、客流管控、应急稳控等安保工作。

今年暑运期间,上海的旅游客流与日常通勤客流叠加,轨道交通客流数始终保持千万级别高位,日均客流同比、环比分别增长2.6%和6.6%。上海轨交公安进一步完善安保体系,构建形成轨交总队和南京东路站、虹桥火车站站等9座毗邻热门景点、交通枢纽重点车站的“1+9”安保方案体系,细化制定大客流管控“一站一预案”,明确26个重要节点的警力部署、职责分工以及任务要求。

“暑运期间,针对南京东路站、豫园站‘潮汐客流’现象,我们建立‘总队指挥中心—黄浦分局大保办’‘人民广场站治安派出所—外滩派出所’两级联动指挥架构,确保信息、指令、措施同步。”人民广场站治安派出所副所长虞键说,他们同时协调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优化重点线路运能、加密高峰时段班次,增派车站员工、志愿者强化重要点位巡查值守,让来上海的游客玩得安心、玩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