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 晨 黄 庆
新建、改建、扩建派出所171个,建成社区和农村中心村警务室1299个,创建18个“东莱式”公安派出所,派出所整体面貌和硬件水平焕然一新……
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牢牢把握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转型升级机遇期,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确立“全面建、整体上”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落实“两队一室”改革,聚焦主防定位,强力推进派出所建设,持续深化“东莱式”公安派出所创建活动,实现了派出所工作从量变到质变、从浅表到深层、从投入到产出的全维度转化,有力牵动了全局各项工作提档升级。
“只有一如既往保持韧劲、钻劲、恒劲,锲而不舍推进派出所建设,才能带动全市公安工作开创崭新局面。”哈尔滨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尹喜峰说。
从“被动防”到“主动防”
“我们坚持源头治理,深入辖区开展大排查大走访,实地了解辖区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排查发现潜在风险隐患,并通过‘望闻问切’矛盾化解法,采取法律、道理、感情等多种手段疏导,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力将矛盾化解在源头、消除在萌芽。”香坊分局六顺街派出所社区民警刘炜说道。
按照“警力下沉、重心下移、保障下倾”思路,哈尔滨市公安局明确“派出所优先”思路,建立机关支援派出所工作机制,提高派出所职级晋升频次比例。一系列新机制、新政策、新举措的出台,改变了警务工作旧格局,形成服务基层新导向。
在基础工作形态塑造方面,哈尔滨市公安局积极落实“两队一室”要求,由派出所社区队民警辅警管控辖区阵地,案件队民警专司打击职能,指挥室民警分析研判治安形势,巡逻车组有效挤压违法犯罪空间。经过推动、调整和优化,派出所警务运行效能明显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日趋完善,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
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派出所工作的重要内容。派出所是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关口、服务保障振兴发展的第一级台阶。哈尔滨市公安局组织民警入户走访、化解矛盾纠纷、整治隐患,警务室与社区合署办公,派出所所长和社区民警兼任街道、社区职务,农村中心村警务室协同作战,不断强化阵地管控。
打造派出所建设样板工程
近年来,哈尔滨市公安局在对派出所办公场所升级改造的同时,不断加大科技信息化和基层基础建设投入,为民警配齐配全移动警务终端、4G警用执法记录仪,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综合指挥室和标准化、正规化办案场所,全面提高了派出所警务工作效率。
据介绍,从2022年3月全市公安机关启动“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到今年开展“强所月”活动,哈尔滨市公安局党委锲而不舍推动派出所建设,带动全市公安工作开创新局面。
从建设格局到内务卫生——按照细致、精致、极致的标准,哈尔滨市公安局相关警种和分县局领导实地调研,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全力提升派出所整体建设水平。
按照市局党委提出的“把派出所当家建、把民警辅警当家人待”的要求,派出所领导班子及时了解民警辅警保障需求,关心民警辅警生活,并主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提升了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绘就派出所建设新蓝图
今年9月1日,哈尔滨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机关派出所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了派出所建设成果,明确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短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派出所确定了目标和方向。
据了解,推动派出所建设体系化、运行实战化、职能专业化、执法规范化、服务便捷化和管理正规化,是今后哈尔滨市公安局加强和改进派出所工作的方向。
围绕加强顶层设计、提升警务效能,哈尔滨市公安局强化总体统筹,将“强所办”向基础管控中心转型,细化派出所建设标准,持续优化整体布局,提升建设水平。实际运行中,哈尔滨市公安局突出机制引领,完善警种支援机制和“四区联动”机制,推进智慧型派出所建设,开发应用智能预警管控模型,建设社区警务工作模块。
在落实“派出所主防”方面,哈尔滨市公安机关持续固化完善“两队一室”警务运行模式,不断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据统计,今年以来,哈尔滨市公安局各派出所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4万件,化解率达99.7%;排查整改和推送处置消防隐患6万余处,创建“五无”社区(村)和智慧安防小区819个。
“管”是“建”的“后半篇文章”。在队伍素质提升方面,哈尔滨市公安局持续推动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高标准建设办案场所,实体化运行案管队伍,全流程监督执法行为。与此同时,他们坚持便民原则,推出延时、错时、弹性工作制,精简服务流程,落实公安行政管理服务改革举措,不断拓宽服务群众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