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伟
近日,一份关于医院开会内容的文案出现在一名自媒体博主发布的视频里。据查,几乎一模一样的文案从2022年开始就出现在数十名自媒体博主发布的视频中。对于此类现象,有专家表示,雷同文案的背后是一些自媒体博主为获取流量通过抄袭的方式走捷径的违法行为。
文案制作完成后作者即享有著作权。未经本人允许且支付相关费用的情况下,抄袭行为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属于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责任。当前,不标注来源直接抄袭盗用侵犯作者多项权益的行为频繁发生。抄袭热门文案行为充斥网络平台,在严重侵害原创者合法权益,影响其创作积极性的同时,扰乱了社会秩序,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原创作品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等,均受法律保护。剽窃使用者面临着一系列法律风险,包括承担行政、民事甚至刑事责任。在现实中,抄袭热门文案现象频繁发生,一些“爆款”文案被剽窃者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用来牟利,其原因有二:一是抄袭热门文案的侵权行为较多,在网络上已成为一种风气,加之很难被第一时间发现,给投机者提供了违法空间;二是后续维权的成本高、难度大,打消了原创者维权的积极性,也给违法人提供了剽窃空间。
据不少维权者反映,由于维权过程中涉及“自证其清”,需要当事人在文案被抄袭后申诉,要上传每个原创视频作为证据,证明这是本人的作品,不仅举报过程非常繁琐,需要提供大量材料和文字说明来证明“我是我”,且在完整提供了材料后,也可能因为举证材料不足而失败。即便是举报成功,多数情况下也只是下架或删除违法作品,剽窃使用者并没有受到其它惩处。
作为保护知识产权的第一责任人,平台方理应筑牢第一道防线,尤其要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作用,完善原创保护措施,细化侵权违法行为的防范和惩治规则。对此,相关平台应当优化和完善现有的处置举报措施以及维权救济途径,建立更加快速高效的应对机制。同时,应积极配合相关执法部门工作,及时提供信息、移交违法线索,让违法人付出代价,形成震慑。
与此同时,相关执法部门要聚焦网络抄袭热门文案现象,对网络平台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对落实责任不力者给予惩罚,以此推动网络平台落实好第一责任;加大专项检查和集中整治,形成“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查办一案、警示一片”的效应,通过查办违法案件,形成以点带面的强大威慑,让法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零容忍”环境与氛围的形成,离不开原创者著作权保护意识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坚决行动。只有原创者做到发现侵权行为后迅速全面地收集相关证据,通过投诉举报的方式或者司法诉讼的途径维权,才能形成“零容忍”的鲜明导向,在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厚植不愿、不敢、不能侵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