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6

第03版 论苑


勇于担当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郑小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迈出“铁脚板”、走进千万家,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社会矛盾纠纷较多,发现、防范、处置难度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的迫切需要。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强化公安机关的使命担当

“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面创新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新时代“枫桥经验”科学内涵。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充分转化为化解矛盾纠纷、解决问题的强大效能。

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

建强基层堡垒。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根据基层实际,就地解决矛盾。基层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主阵地,应通过加强派出所“最强支部”建设提升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要着力发挥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进班子的领导优势、组织优势、专业优势,构建“社区民警辅警+网格”新机制,推动实现派出所、街道(村社)以及辖区其他党组织联合治理。

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基础,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不断延伸触角,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将纠纷化解在基层。

多方汇集民意倾听民声。建立由警长、网格长、村(社区)组长等参与的“多长”共治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与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对接机制,对家庭、婚恋、邻里纠纷等苗头性风险隐患,由村(社区)主导、派出所参与、责任部门配合,提前做好教育疏导。

集众智汇众力联合调处。积极推动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在早。加大调解组织、调解队伍职业化社会化建设,广召乡贤能人,更多引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力量,多方共同参与调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推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有机衔接、良性互动。

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发挥市县乡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面推广派出所调解矛盾纠纷“积分制”和“点接单式调处制”,实现调解矛盾纠纷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以治理创新为动力,以社会和谐为目标,实现数字科技赋能基层治理

与时俱进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扎实推进智慧警务建设,让数字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实现基层善治,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着力点。

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技术,大力推进天网、智慧小区、警用无人机建设,创新基层治理方法和手段,着力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动基层治理向智慧治理方式迈进。

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积极打造数字化预警平台,相关部门快速介入、及时处置,推动警情处置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由“事后调处”向“事前预防”转化升级。

为基层减负增效。积极推动“指尖警务”建设,充分发挥智慧化平台的作用,切实为基层工作减负,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增效,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内容,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有法可依为前提,以执法公正为关键,切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保障功能、德治的教化功能,构建依法治理、高效便捷、和谐共享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委员会工作人员培训,常态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增强群众工作能力,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

加强法治宣传,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法治进校园等活动,组建村(社区)法治宣传队,常态开展社区普法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解释政策规定,对矛盾纠纷联合上门开展工作,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创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以良法与善治塑造和谐共治风尚。资阳市公安机关持续深化乡村“四堂四化”矛盾纠纷化解模式,针对矛盾纠纷的不同对象、不同成因、不同程度,分类设立家风家训堂、辩理明理堂、约谈访问堂和讲法守法堂“四堂”,积极推动群众传承良好家训家风,塑造和谐共治风尚,以“德”为先化人、化怨,以“理”服人化事、化怒,增进群众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促进德法共治。

(作者为四川省资阳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

回顶部 回本版

2024-06-16 第03版 论苑

勇于担当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郑小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王小洪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议上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迈出“铁脚板”、走进千万家,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社会矛盾纠纷较多,发现、防范、处置难度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的迫切需要。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强化公安机关的使命担当

“枫桥经验”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全面创新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新时代“枫桥经验”科学内涵。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领导政治优势充分转化为化解矛盾纠纷、解决问题的强大效能。

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

建强基层堡垒。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根据基层实际,就地解决矛盾。基层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主阵地,应通过加强派出所“最强支部”建设提升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要着力发挥派出所所长、社区民警进班子的领导优势、组织优势、专业优势,构建“社区民警辅警+网格”新机制,推动实现派出所、街道(村社)以及辖区其他党组织联合治理。

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基础,持续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不断延伸触角,打造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从源头预防化解矛盾,将纠纷化解在基层。

多方汇集民意倾听民声。建立由警长、网格长、村(社区)组长等参与的“多长”共治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与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对接机制,对家庭、婚恋、邻里纠纷等苗头性风险隐患,由村(社区)主导、派出所参与、责任部门配合,提前做好教育疏导。

集众智汇众力联合调处。积极推动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在早。加大调解组织、调解队伍职业化社会化建设,广召乡贤能人,更多引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第三方力量,多方共同参与调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推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有机衔接、良性互动。

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发挥市县乡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的作用,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面推广派出所调解矛盾纠纷“积分制”和“点接单式调处制”,实现调解矛盾纠纷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以治理创新为动力,以社会和谐为目标,实现数字科技赋能基层治理

与时俱进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扎实推进智慧警务建设,让数字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实现基层善治,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着力点。

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技术,大力推进天网、智慧小区、警用无人机建设,创新基层治理方法和手段,着力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动基层治理向智慧治理方式迈进。

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积极打造数字化预警平台,相关部门快速介入、及时处置,推动警情处置与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由“事后调处”向“事前预防”转化升级。

为基层减负增效。积极推动“指尖警务”建设,充分发挥智慧化平台的作用,切实为基层工作减负,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增效,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内容,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有法可依为前提,以执法公正为关键,切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充分发挥法治在基层治理中的保障功能、德治的教化功能,构建依法治理、高效便捷、和谐共享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能力。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委员会工作人员培训,常态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增强群众工作能力,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

加强法治宣传,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我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法治进校园等活动,组建村(社区)法治宣传队,常态开展社区普法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解释政策规定,对矛盾纠纷联合上门开展工作,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创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以良法与善治塑造和谐共治风尚。资阳市公安机关持续深化乡村“四堂四化”矛盾纠纷化解模式,针对矛盾纠纷的不同对象、不同成因、不同程度,分类设立家风家训堂、辩理明理堂、约谈访问堂和讲法守法堂“四堂”,积极推动群众传承良好家训家风,塑造和谐共治风尚,以“德”为先化人、化怨,以“理”服人化事、化怒,增进群众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促进德法共治。

(作者为四川省资阳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