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生态警长机制、“大数据+”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全面提升执法打击效能
◆打造集“收容救护+案件办理+鉴定咨询+保护宣传”于一体的多功能野生动物保护平台,建立野生动物司法保护救助中心
□本报记者 谢 佳 通讯员 王 豪 樊益妃
3月21日,浙江省缙云县公安局仙都派出所所长汪文斌来到辖区千鹦鸟舍做好相关对接工作。不久前,缙云民警在侦办一起涉野生动物的刑事案件时,救助了一只凤头鹰,并将其送到千鹦鸟舍进行救护。千鹦鸟舍是综合性鸟类保育研究机构,设有动物诊疗中心,并配备了专业医护人员和先进的医学设备。
今年以来,浙江省丽水市公安局全力打造“生态共护”警务模式,完善生态警长机制、“大数据+”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全面提升执法打击效能,以高水平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
丽水公安强力推进“昆仑”等系列专项行动,以专业警种研判+大数据赋能打击深化综合治理,先后破获一批涉野生动物资源案件。丽水公安在办案中发现,涉及野生动物的救助、收容和放养等问题比较突出,如何在线索举报、救助养护等方面形成合力,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为进一步强化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多样性的司法保护,今年年初,丽水市公安局联合法院、检察院、林业及市场监管等部门,创新打造“收容救护+案件办理+鉴定咨询+保护宣传”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野生动物保护平台,建立野生动物司法保护救助中心。
救助中心由公安牵头,建立与多个司法行政部门的协同配合机制,在宣传、保护、共治、救助等方面发力。丽水市公安局在救助中心设立生态联勤警务室,采用“1+N”联勤联动形式,配备1至2名生态警长,负责牵头指挥、协调、管理等工作,其他司法行政部门均确定1名联络员。
“没想到这么快就被你们给抓住了。”2月初,民警在工作中发现线索,有人涉嫌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通过深挖彻查,丽水公安成功侦破一起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目前,涉案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丽水市公安局坚持向数字要战力,致力搭建生态协同智治平台,紧盯捕、运、销、食等关键环节,强化打击、防控、宣传各项工作,构建起多维打防管控格局,实现由单点向多点、局部向整体、单兵作战向整体联动以及全链条监管的转变。
丽水公安坚持“一张图”作战,依托专班化运行,紧紧围绕破大案、打团伙、斩链条、追源头思路,统筹推进打击整治涉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今年以来,破获涉野生动物案件15起。全市公安机关主动对接林业、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全方位打防管控。今年以来,多部门开展联合检查20余次。
丽水各级公安机关还广泛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生态保护,并协同相关部门构建生态类警情一键联动工作机制,确保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实效。立足野生动物司法救助保护中心部门联动机制,明确信息共享、调查取证、联合救护、联合执法及部门会商等5项协作机制,助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向“惩防并举”转变,从单一打击向多元治理转变。
“看,那只头和颈为橙黄色的是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牛背鹭,它对生态环境和水质要求都很高。”日前,缙云县公安局民警来到岩宕景区巡查,并向游客们科普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连日来,缙云岩宕景区游客络绎不绝,缙云县公安局组建以派出所警力和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为骨干、群众主动参与的生态巡护队,加强巡逻防范、普法宣传,全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生态巡护队已开展巡查500余次,查获收缴捕鸟网25张、地笼14个、捕兽夹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