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4

第05版 治安管理周刊


十堰武当山特区:“武林高手”助力平安建设

□本报记者 肖新民 通讯员 李强

武当武术,流行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武术流派,因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年都有众多武术爱好者慕名而来。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充分发挥当地武术的底蕴优势,吸纳习武人员参与平安建设,加快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武当山现有武术馆35家,从业人员350余名,每年到武当山的习武人员达8000余名。为深入挖掘当地武术蕴藏的潜力,今年以来,武当山特区公安局按照特区“两委”和十堰市公安局的工作部署,结合地域优势,大力推进“功夫文化”融入平安武当建设,着力打造“平安武馆”阵地,创建武术力量参与平安建设的“平安课堂”平台。

依托“平安课堂”平台,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将辖区武馆纳入重点示范创建阵地,制定“武当功夫+普法”品牌项目培育计划等,结合武馆实际和学员特点,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统筹推进普法宣传、区域巡防、最小应急单元自救互助等志愿服务,着力打造群防群治武当山样本。

同时,他们吸纳众多习武人员组建“平安义警”队伍,队员由辖区武馆推荐,由公安机关严格审查,日常依托“平安义警”App系统进行管理,组织开展联防联控活动。

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将武馆纳入公安派出所“公安+物联”群防群治最小应急单元进行统筹管理,各武馆在强化武馆内部安全管理职责的同时,积极参加辖区治安巡防、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中。

自2021年以来,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多次邀请辖区武馆资深教练走进警营传授武术拳法,提升民警抓捕、防暴等警务实战能力。

5月17日,武当山特区公安局会同教育局、民政局、武术推广中心等部门召开武馆行业平安建设座谈会,发动全区习武人员和团体积极参与平安建设、治安联防等工作,进一步擦亮武当山“武当武术”名片。

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将“功夫文化”融入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功夫文化在平安建设中的普法宣传作用,不仅让习武人员志愿担当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的“安全员”,也成为平安建设的“信息员”和“宣传员”,为构筑平安防线助力。

回顶部 回本版

2023-06-14 第05版 治安管理周刊

十堰武当山特区:“武林高手”助力平安建设

□本报记者 肖新民 通讯员 李强

武当武术,流行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武术流派,因张三丰创建于武当山而得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每年都有众多武术爱好者慕名而来。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充分发挥当地武术的底蕴优势,吸纳习武人员参与平安建设,加快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武当山现有武术馆35家,从业人员350余名,每年到武当山的习武人员达8000余名。为深入挖掘当地武术蕴藏的潜力,今年以来,武当山特区公安局按照特区“两委”和十堰市公安局的工作部署,结合地域优势,大力推进“功夫文化”融入平安武当建设,着力打造“平安武馆”阵地,创建武术力量参与平安建设的“平安课堂”平台。

依托“平安课堂”平台,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将辖区武馆纳入重点示范创建阵地,制定“武当功夫+普法”品牌项目培育计划等,结合武馆实际和学员特点,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统筹推进普法宣传、区域巡防、最小应急单元自救互助等志愿服务,着力打造群防群治武当山样本。

同时,他们吸纳众多习武人员组建“平安义警”队伍,队员由辖区武馆推荐,由公安机关严格审查,日常依托“平安义警”App系统进行管理,组织开展联防联控活动。

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将武馆纳入公安派出所“公安+物联”群防群治最小应急单元进行统筹管理,各武馆在强化武馆内部安全管理职责的同时,积极参加辖区治安巡防、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中。

自2021年以来,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多次邀请辖区武馆资深教练走进警营传授武术拳法,提升民警抓捕、防暴等警务实战能力。

5月17日,武当山特区公安局会同教育局、民政局、武术推广中心等部门召开武馆行业平安建设座谈会,发动全区习武人员和团体积极参与平安建设、治安联防等工作,进一步擦亮武当山“武当武术”名片。

武当山特区公安局将“功夫文化”融入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功夫文化在平安建设中的普法宣传作用,不仅让习武人员志愿担当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的“安全员”,也成为平安建设的“信息员”和“宣传员”,为构筑平安防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