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

第08版 剑兰


民警巡线记

□万胜男

若羌火车站地处和若铁路与格库铁路的交汇点,向东是青海,往北是甘肃,往南是西藏,向西则经喀什直通中亚,是名副其实的“咽喉要塞”。若羌站派出所管辖着395公里的铁路线和9座大型桥梁,线路两侧汇聚了戈壁、湿地、沙漠、高山等多种地貌,因此,每次出门巡查线路安全,对于派出所的民警来说都是一次视觉盛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天,派出所民警薛龙、马建虎、夏博吟诵着诗句,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每天经过格库铁路的列车有20多对,运行速度快,发车频率高,任何危害铁路安全的事件,都可能造成晚点甚至停运。确保途经列车的平稳运行,是他们每天工作的核心。

民警们每天巡查线路必去的打卡地,是全长近25公里的台特玛湖特大桥,它是新疆最长的铁路桥,跨越塔河尾闾台特玛湖湿地。在湖区排查铁路安全隐患很危险,虽然湖面结了冰,但不少冰面并未冻实,稍不注意就可能失足掉进冰窟窿。行走在冰面上的三人,一直手拉着手,防止意外的发生。

“第一次巡查湖区线路时我就吃了亏,现在后备箱里总放着备用鞋。”薛龙回忆道,“那是夏天,我还特意穿了雨鞋,却低估了水和淤泥的深度,一脚下去,湖水就灌满了整个鞋子,双脚陷在淤泥里拔不出来,幸亏有同事们的接应才狼狈地上了岸。”

长期蹚水肯定不是办法,开路之余也要学会搭桥。2012年入警的马建虎有着较为丰富的线路工作经验,他找来废弃的木板、钢材,搭成横跨小河两头的简易桥,不仅方便了日常工作,也为周边牧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一路上,马建虎每走一处都会在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勾勾画画。随着季节交替,沿线的地貌也会有所变化,马建虎习惯将一条条可以行车或者步行的便道画下来,方便下次使用。如今,去哪个区段走哪条路最快最安全,他都如数家珍。

看着眼前的铁路线,夏博感慨万千。他出生于距离若羌县78公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6团,在儿时的记忆里当地外出交通极为不便。小学时学校组织去库尔勒市参加汇演,517公里的路程,同学们坐着大巴车在路上走了足足两天,中途还在路边旅社大通铺住了一晚。2020年12月,格库铁路正式通车后,父亲激动地给夏博打来电话:“儿子,咱们现在去库尔勒只要5个多小时啦,车票钱还能省一半呢!”父亲简单的话语,触碰了夏博的内心,他主动向组织申请从库尔勒附近的和硕站派出所调到若羌站派出所,想为家乡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若羌派出所成立三年来,辖区线路从未发生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这让民警们更能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夏博自豪地说:“如今,我们团场的红枣、西梅也能坐着火车去内地了,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啦!”

越往山区巡查,人烟越稀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物们便多了起来。巡线路上,时不时会与一些动物“精灵”迎面相遇。

一群黄羊出现在警车前方,歪着脑袋盯着闪烁的警灯。车一动,黄羊往后挪几步路;车一停,黄羊又停在了原地,仿佛在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随着一声警车的鸣笛,黄羊蹦了几下迅速跑开了。

除了黄羊,巡线途中还经常能遇见狐狸、野猪、野鸭、蛇等动物。所以,民警们在巡查线路时会拿根木棍,走到哪儿都提前用木棍轻轻探一下两边的草丛或芦苇,向藏在里面的动物们打个招呼,大家互相避让、互不干扰。

几个小时的巡线工作下来,三名民警已是饥肠辘辘,停下车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馕、方便面、水果,便解决了午餐。再抖抖自己鞋里的细沙,比试看看谁鞋里沙子最多,算是为枯燥的巡线工作带来些许乐趣。

夜幕降临,三人开着在大漠里奔驰了一天的警车返回派出所,车后扬起的飞沙仿佛还能触摸到丝路古道上那段被时间掩埋的繁华。

(作者单位:库尔勒铁路公安处)

回顶部 回本版

2023-03-24 第08版 剑兰

民警巡线记

□万胜男

若羌火车站地处和若铁路与格库铁路的交汇点,向东是青海,往北是甘肃,往南是西藏,向西则经喀什直通中亚,是名副其实的“咽喉要塞”。若羌站派出所管辖着395公里的铁路线和9座大型桥梁,线路两侧汇聚了戈壁、湿地、沙漠、高山等多种地貌,因此,每次出门巡查线路安全,对于派出所的民警来说都是一次视觉盛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天,派出所民警薛龙、马建虎、夏博吟诵着诗句,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每天经过格库铁路的列车有20多对,运行速度快,发车频率高,任何危害铁路安全的事件,都可能造成晚点甚至停运。确保途经列车的平稳运行,是他们每天工作的核心。

民警们每天巡查线路必去的打卡地,是全长近25公里的台特玛湖特大桥,它是新疆最长的铁路桥,跨越塔河尾闾台特玛湖湿地。在湖区排查铁路安全隐患很危险,虽然湖面结了冰,但不少冰面并未冻实,稍不注意就可能失足掉进冰窟窿。行走在冰面上的三人,一直手拉着手,防止意外的发生。

“第一次巡查湖区线路时我就吃了亏,现在后备箱里总放着备用鞋。”薛龙回忆道,“那是夏天,我还特意穿了雨鞋,却低估了水和淤泥的深度,一脚下去,湖水就灌满了整个鞋子,双脚陷在淤泥里拔不出来,幸亏有同事们的接应才狼狈地上了岸。”

长期蹚水肯定不是办法,开路之余也要学会搭桥。2012年入警的马建虎有着较为丰富的线路工作经验,他找来废弃的木板、钢材,搭成横跨小河两头的简易桥,不仅方便了日常工作,也为周边牧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一路上,马建虎每走一处都会在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勾勾画画。随着季节交替,沿线的地貌也会有所变化,马建虎习惯将一条条可以行车或者步行的便道画下来,方便下次使用。如今,去哪个区段走哪条路最快最安全,他都如数家珍。

看着眼前的铁路线,夏博感慨万千。他出生于距离若羌县78公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36团,在儿时的记忆里当地外出交通极为不便。小学时学校组织去库尔勒市参加汇演,517公里的路程,同学们坐着大巴车在路上走了足足两天,中途还在路边旅社大通铺住了一晚。2020年12月,格库铁路正式通车后,父亲激动地给夏博打来电话:“儿子,咱们现在去库尔勒只要5个多小时啦,车票钱还能省一半呢!”父亲简单的话语,触碰了夏博的内心,他主动向组织申请从库尔勒附近的和硕站派出所调到若羌站派出所,想为家乡的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若羌派出所成立三年来,辖区线路从未发生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这让民警们更能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夏博自豪地说:“如今,我们团场的红枣、西梅也能坐着火车去内地了,乡亲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啦!”

越往山区巡查,人烟越稀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物们便多了起来。巡线路上,时不时会与一些动物“精灵”迎面相遇。

一群黄羊出现在警车前方,歪着脑袋盯着闪烁的警灯。车一动,黄羊往后挪几步路;车一停,黄羊又停在了原地,仿佛在问:“你们是从哪里来的?”随着一声警车的鸣笛,黄羊蹦了几下迅速跑开了。

除了黄羊,巡线途中还经常能遇见狐狸、野猪、野鸭、蛇等动物。所以,民警们在巡查线路时会拿根木棍,走到哪儿都提前用木棍轻轻探一下两边的草丛或芦苇,向藏在里面的动物们打个招呼,大家互相避让、互不干扰。

几个小时的巡线工作下来,三名民警已是饥肠辘辘,停下车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馕、方便面、水果,便解决了午餐。再抖抖自己鞋里的细沙,比试看看谁鞋里沙子最多,算是为枯燥的巡线工作带来些许乐趣。

夜幕降临,三人开着在大漠里奔驰了一天的警车返回派出所,车后扬起的飞沙仿佛还能触摸到丝路古道上那段被时间掩埋的繁华。

(作者单位:库尔勒铁路公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