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9

第08版 综合


甘孜:科学配置警力 助推平安建设

□本报记者 谭广涛 通讯员 杨志军 吉 佐

“来!我背你……”1月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马尼干戈派出所辅警拉巴在海拔4000余米的山坡上,成功救援一名出现严重高原反应的外地游客。这是甘孜公安结合地域特点,在全州公安机关探索创建农村、牧区、旅游、林草等警务形态,科学配置警力、精准提升战斗力的一个生动缩影。2022年以来,甘孜州公安局立足于服务群众、护航发展,结合辖区地理地形和社会面貌特点,因地制宜开展警务工作,全力助推平安甘孜建设提档升级。

“农村警务”构筑辖区“安全网”

走进泸定县得妥镇“9·5”泸定地震灾区群众安置点,灰白相间的板房整齐排列,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座藏蓝色的板房警务室格外醒目。

2022年9月30日,得妥镇228户、877名受灾群众集中入住该安置点,得妥派出所“板房警务室”应势而生,成为“农村警务”的典型之作。甘孜公安农村警务以派出所为中心,辐射周边乡村建立警务室,将警务与农村党务、政务、服务等融合,以为民帮小忙、办小事、破小案、解小忧、利小惠“五小行动”为切入点,探索“一警多能、五员一体”警务服务模式。在具体实践中,结合乡镇“两所一庭”,甘孜公安全面推广“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建立“民警+乡镇干部+司法调解员+人民调解员”联动联调机制,组建“1+4N”联防联控队伍,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2022年以来,甘孜州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

“牧区警务”开辟服务“新阵地”

如何打通服务牧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甘孜公安探索开展伴随式“牧区警务”。

通过“一室两队”改革,甘孜公安健全“分片包干责任”制度,坚持“牧民聚居、警务前置,牧民迁徙、警务伴随”原则,将管理服务、秩序维护、风险化解、法治宣传等工作触角延伸至牧民身边,推动牧区法治化、平安化。

牧区警务主要集中在德格、白玉、石渠、理塘和雅江等地,当地公安部门从牧民生活习性、迁徙规律、风险化解、普法宣传等方面,创建了全覆盖的“流动式、伴随式”警务模式。近年来,甘孜公安通过牧区警务年均护航牧民迁徙达80余次,迁徙牦牛多达30万余头。尤其在虫草、贝母、雪莲花采挖季,牧区警务在化解矛盾纠纷、强化治安防控、遏制刑事案件发生以及深化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旅游警务”架起警民“连心桥”

“警察同志,我们出现了高原反应症状,请求帮助。”每到旅游旺季,“旅游警务”就成为有效保障全域旅游秩序及广大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的坚固屏障。

2022年以来,甘孜公安在现有4A级及以上景区分局和派出所的基础上,不断打造旅游警务室、平安驿站,专职成立旅游警察小分队,坚持“服务+”理念,全力打造以“微警务室”“微调解室”“微群防网”“微便民站”“微宣讲堂”为主的“五微工程”,以“温情服务”为重点,在“安心护游客、温心暖游客”上下足功夫,游客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为给广大游客提供小憩之地,甘孜公安在国道317、318沿线设立了“平安驿站”,在丹巴甲居藏寨等景区推出“服务+”模式,以稻城亚丁5A级景区为核心,在国道227海子山至香格里拉段打造“1+7+11”的旅游警务,全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旅游环境,擦亮特色旅游品牌。

“林草警务”做实森林“守卫者”

2022年11月16日,白玉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与阿察派出所森警中队在共同下乡开展日常工作时,接群众举报,称在麻邛乡与辽西乡交界处有3名形迹可疑人员。警方迅即组织20名精干警力,先后深入海拔均在3500米以上的亚于山、弋德麻通山等地搜查。民警辅警们顶风雪、蹚冰河、住山洞,于次日凌晨将3名嫌疑人抓获,一举打掉该流窜盗猎团伙。

作为四川第一大林区,甘孜州森林覆盖率达34.8%。甘孜公安将实施“一林一警”,构建起与生态资源安全形势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林草警务”,并制定《林草警务工作办法》等工作方案,助推民警辅警“林草长”制向“一林一警”制优化升级。

2022年,甘孜公安依托林草警务,破获涉林涉野案件157起,抓获涉林犯罪嫌疑人206名,收缴野生动物制品545千克,没收木材1203立方米。

回顶部 回本版

2023-01-19 第08版 综合

甘孜:科学配置警力 助推平安建设

□本报记者 谭广涛 通讯员 杨志军 吉 佐

“来!我背你……”1月2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马尼干戈派出所辅警拉巴在海拔4000余米的山坡上,成功救援一名出现严重高原反应的外地游客。这是甘孜公安结合地域特点,在全州公安机关探索创建农村、牧区、旅游、林草等警务形态,科学配置警力、精准提升战斗力的一个生动缩影。2022年以来,甘孜州公安局立足于服务群众、护航发展,结合辖区地理地形和社会面貌特点,因地制宜开展警务工作,全力助推平安甘孜建设提档升级。

“农村警务”构筑辖区“安全网”

走进泸定县得妥镇“9·5”泸定地震灾区群众安置点,灰白相间的板房整齐排列,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座藏蓝色的板房警务室格外醒目。

2022年9月30日,得妥镇228户、877名受灾群众集中入住该安置点,得妥派出所“板房警务室”应势而生,成为“农村警务”的典型之作。甘孜公安农村警务以派出所为中心,辐射周边乡村建立警务室,将警务与农村党务、政务、服务等融合,以为民帮小忙、办小事、破小案、解小忧、利小惠“五小行动”为切入点,探索“一警多能、五员一体”警务服务模式。在具体实践中,结合乡镇“两所一庭”,甘孜公安全面推广“庭所对接”“民调入所”,建立“民警+乡镇干部+司法调解员+人民调解员”联动联调机制,组建“1+4N”联防联控队伍,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2022年以来,甘孜州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家庭、邻里等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

“牧区警务”开辟服务“新阵地”

如何打通服务牧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甘孜公安探索开展伴随式“牧区警务”。

通过“一室两队”改革,甘孜公安健全“分片包干责任”制度,坚持“牧民聚居、警务前置,牧民迁徙、警务伴随”原则,将管理服务、秩序维护、风险化解、法治宣传等工作触角延伸至牧民身边,推动牧区法治化、平安化。

牧区警务主要集中在德格、白玉、石渠、理塘和雅江等地,当地公安部门从牧民生活习性、迁徙规律、风险化解、普法宣传等方面,创建了全覆盖的“流动式、伴随式”警务模式。近年来,甘孜公安通过牧区警务年均护航牧民迁徙达80余次,迁徙牦牛多达30万余头。尤其在虫草、贝母、雪莲花采挖季,牧区警务在化解矛盾纠纷、强化治安防控、遏制刑事案件发生以及深化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旅游警务”架起警民“连心桥”

“警察同志,我们出现了高原反应症状,请求帮助。”每到旅游旺季,“旅游警务”就成为有效保障全域旅游秩序及广大游客人身财产安全的坚固屏障。

2022年以来,甘孜公安在现有4A级及以上景区分局和派出所的基础上,不断打造旅游警务室、平安驿站,专职成立旅游警察小分队,坚持“服务+”理念,全力打造以“微警务室”“微调解室”“微群防网”“微便民站”“微宣讲堂”为主的“五微工程”,以“温情服务”为重点,在“安心护游客、温心暖游客”上下足功夫,游客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为给广大游客提供小憩之地,甘孜公安在国道317、318沿线设立了“平安驿站”,在丹巴甲居藏寨等景区推出“服务+”模式,以稻城亚丁5A级景区为核心,在国道227海子山至香格里拉段打造“1+7+11”的旅游警务,全力营造温馨、和谐的旅游环境,擦亮特色旅游品牌。

“林草警务”做实森林“守卫者”

2022年11月16日,白玉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与阿察派出所森警中队在共同下乡开展日常工作时,接群众举报,称在麻邛乡与辽西乡交界处有3名形迹可疑人员。警方迅即组织20名精干警力,先后深入海拔均在3500米以上的亚于山、弋德麻通山等地搜查。民警辅警们顶风雪、蹚冰河、住山洞,于次日凌晨将3名嫌疑人抓获,一举打掉该流窜盗猎团伙。

作为四川第一大林区,甘孜州森林覆盖率达34.8%。甘孜公安将实施“一林一警”,构建起与生态资源安全形势和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林草警务”,并制定《林草警务工作办法》等工作方案,助推民警辅警“林草长”制向“一林一警”制优化升级。

2022年,甘孜公安依托林草警务,破获涉林涉野案件157起,抓获涉林犯罪嫌疑人206名,收缴野生动物制品545千克,没收木材1203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