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瑜 通讯员 王 琳 张兴东
今年7至9月,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案644起,相比4至6月发案数降幅达21.84%;立案638起,相比4至6月立案数降幅达22.20%。“电信网络诈骗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6月以来,我们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创新工作模式,完善快反机制,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济南市公安局历城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政主导 部门协同
济南市历城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来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历城区在全市率先成立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历城区防范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指挥中心。辖区14个街道全部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通过网格化治理体系将工作延伸到社区村居和基础网格。历城分局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区教体局、区住建局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区总工会、区妇联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形成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
方向正则目标明。今年5月中旬,历城区部署开展防范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百日攻坚”活动,制定“357”反诈工作目标规划,即分三步走,动员突破阶段全区电诈案件发案量下降30%;巩固提升阶段全区电诈案件发案量下降50%;长治长效阶段力争实现全区电诈案件发案量下降70%的长效目标。
压紧压实责任,用心用力落实。历城区明确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压实各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各部门单位行业主管责任,坚持纵向到底,确保横向覆盖。他们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纳入平安历城建设工作考核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制定硬性指标要求,确保落实落地。
靶向施策 精准反诈
如何让群众擦亮眼睛,不再受骗?历城警方从提升群众反诈意识、防骗能力入手,实施“大水漫灌+精准滴灌”,为群众接种“反诈疫苗”。为达到精准防骗效果,历城分局创新实施“4防1打”工作模式。
“4防”指“心防、案防、制防、技防”。“心防”即“意识防范”,建立“区、街道、村居(社区)”3级防范宣传体系,明确14个街道、10个重点职能部门和其他全行业、部门反诈宣传教育责任,明确电诈案例推送宣传“3小时内横到边、纵到底”时限标准,开展反诈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场所”六进活动,落实“人群有重点、防诈有技术、网络有信息、公众号有专栏、场所有口号、橱窗有专题”六项要求,实现“群众知晓率、参与率、识破率”全面提升。“案防”即“案件防范”,由公安机关将每起即时发生的电诈案件的作案手法,确保通过4级共计3万个街道、部门、村居、网格微信群,第一时间推送给全区群众。“制防”即“制度防范”,将过去只具有警示作用的宣传转变为具有“强制力”的村规民约和企事业单位规章制度防范体系。“技防”即“技术防范”,对“国家反诈中心”App等技术反诈手段各街办、派出所的推广安装率进行考核,进一步建立健全基础防护网格。
防范为先,打击为要。“1打”指历城分局突出打击治理主责主业,集中优势力量推进“断链、扫楼、清点”等专项行动,坚持“打财断流”“围剿黑产”两条主线,持续开展高发类型案件“集群战役”和专案行动,严厉打击整治开办贩卖“两卡”违法犯罪,全力压缩涉电诈违法犯罪空间。据统计,自今年初至9月15日,历城区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2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4名,打掉电诈团伙19个,止损挽损金额近1000万元。
快速反应 饱和推送
快速反应是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关键,历城分局创新推出“343”快速反应机制。
“3”即“3小时时限”,将发生的电诈案件作案手法,在3小时内通过4级微信群覆盖历城区百万群众。“4”即“4级微信群”,“区反诈专班群”是1级主群,街道和服务各类主要群体的区直单位建立的工作群为2级群、村居(社区)和单位群为3级群,网格员和社会各行业群体的内部群、自发群为4级群。第二个“3”即“3万个微信群的体量”,即将反诈宣传信息快速传播到网格员主导的3万个4级群,每个群覆盖30至50名群众,最终实现全区112万常住人口全覆盖,守护群众“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