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晓洁
近日,取名“厦门号”“思明号”的8辆餐车挂着大红花开到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石头洼村和大庄村,这8辆由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募集的餐车将被用于临夏市乡村旅游振兴。同日,厦门市公安局募集405万元兴建的临夏市云亭鹭警小学也正式揭牌,崭新明亮的教学楼、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吸引了村民和孩子们的目光。
受领对口帮扶临夏石头洼村和大庄村任务3年来,厦门市公安局建立便民警务室、设立公益岗位、推广“路灯+监控”建设,打出警务扶贫、产业扶贫、结对扶贫等一系列特色组合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公安力量和公安智慧。今年2月,挂职临夏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厦门市公安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陈江场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警务扶贫:
移植“雪亮工程”,援建便民警务室
脱贫,不仅要吃饱穿暖,平安稳定也是重要保障。厦门市公安局将警务扶贫摆在了重要位置,从软件和硬件同步入手,从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两端发力,不断加强援建支持力度,闯出不少新路子。
在厦门市公安局党委的倡议发动下,全局民警仅用3天时间,就自愿捐款筹集148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借助厦门“雪亮工程”经验,在当地推广“路灯+监控”建设。通过“路灯+监控”建设,石头洼村和大庄村的村道边亮起了130盏太阳能路灯,还同步配备了35路视频监控系统,当地治安状况明显好了起来。
警力不足、缺少警用装备,也是当地公安机关面临的困难。厦门市公安局挑选石头洼村、大庄村村委会闲置的房屋,建立便民警务室。同时,捐赠价值2万余元的反光背心、警用强光手电、警棍等6种警务装备。
产业扶贫:
引入商会,建家门口车间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对口帮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输血”过程,更要力求提高“造血”能力。厦门市公安局通过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确保断掉穷根、开掘富源。
考虑到临夏回族自治州土地贫瘠、企业少的实际情况,厦门市公安局一直寻找产业扶贫的新路子,提高“造血”能力。2019年7月,临夏福建商会正式成立,吸收引入43家福建籍企业到临夏回族自治州投资入会,这是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成立的首家商会。在这里,福建商会发挥平台优势,以商引商,先后引进67家鞋厂、包袋厂、服装厂进驻临夏。这些企业的引入,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当地居民带来很多就业机会。此外,厦门市公安局还积极动员厦门企业结对帮扶临夏市贫困村,并创新推动临夏市聘任20名企业家担任20个贫困村的“名誉村主任”,在临夏州率先实现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累计捐款704.4万元。
建立扶贫车间是厦门公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打造的特色产业扶贫项目。考虑到当地有些村民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但家有老人和小孩无法外出打工,厦门市公安局在临夏市建立扶贫车间,实现家门口就业,结对帮扶村的20户建档立卡户群众实现就地就近稳定就业。
结对扶贫:
扶志帮学,民警子女结对贫困学生
去年年底,厦门市公安局机关办公楼会客厅迎来了一批新产品,首批来自定点扶贫地区的32款特色农产品正式上架销售,市公安局通过扩展消费扶贫渠道,提升定向消费扶贫的力度,农产品上架当月,便售出近5万元。
结对以来,厦门市公安局与临夏市举行消费扶贫采购签约仪式,进一步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2020年以来,倡议厦门市自办食堂的公安机关单位,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和定向采购的方式,优先选用临夏市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的农畜产品,帮助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共消费扶贫项目800余万元。
扶贫先扶志。除了帮助结对帮扶村兴建云亭鹭警小学,厦门市公安局还募集20万元改善大庄村鹭警幼儿园条件。自2019年开始,厦门市公安局开展了民警志愿者子女与贫困学生家庭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增进交流互动、搭建青少年寒暑假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去年7月,厦门市公安局还组织了53名临夏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来到厦门,与青年民警子女开展“手拉手、心连心”结对帮扶活动。今年5月1日,又邀请40名贫困山村的学生到厦门游学,并通过物资捐赠、访厦游学等活动,引导两地青少年携手扶志帮学,进一步推动两地扶贫协作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