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1

第07版 经验


徐州市拘留所:
照亮被拘留人员回归路

□本报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张鸣阳 应学良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拘留所针对不同拘留期限、不同违法原因的被拘留人员的特点,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帮助被拘留人员认识错误、自觉守法,同时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解决被拘留人员的“病根”,倾情帮助被拘留人回归社会,把拘留所建成被拘留人员再教育的“校园”。

叩开被拘留人心灵

“感谢管教民警对我的教育,挽救了我的人生……”今年7月,徐州市拘留所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来自曾被拘留的孙某。

孙某因家庭情感纠纷,一怒之下开车撞前妻,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孙某起初思想消极,整日沉默寡言。“家庭和婚姻的不幸,给孙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徐州市拘留所所长黄海英介绍,不少违法人员刚进所时都和孙某的状态差不多,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为此,管教民警采取谈心谈话、心理疏导等方式精准施策,帮助被拘留人员正视自身问题。

管教民警多次找孙某谈话,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用一些同类型的案例进行教育引导。在管教民警耐心劝说下,孙某终于承认错误,并积极参加拘留所各项活动,对民警的倾情帮助十分感激。

仅今年以来,徐州市拘留所共开展谈心谈话7800余次,帮助被拘留人员160余次,在保证被拘留人员身心健康的同时,用真情叩开他们的心灵。

培养被拘留人的守法自觉

2020年以来,徐州市拘留所共收拘数千人,35岁以下的占比43.7%……面对被拘留人员集中收拘、关押量上升、管理难度增大的实际,徐州市拘留所注重对被拘留人的行为养成教育,提高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制订封闭期《一日生活制度规范》,实行“红旗拘室”评比制度,细化奖惩规定,夯实安全底线。

“刚进来时我的态度比较蛮横,但看到监室其他人都认真遵守拘留所的相关规定,我也不好意思违规了。”胡某因干扰疫情防控工作被行政拘留,入所后拒不服从监管。拘留所根据考核标准,严格落实管理制度,通过集体遵规带动胡某行为自觉。不久,胡某主动学习行为规范,积极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出所前因遵规守纪登上了“光荣榜”。

徐州市拘留所还积极抓好法治教育,通过集中上大课的方式,从法治、道德、形势等不同角度进行集体授课教育,以案析理,提升被拘留人员的守法自觉。

“在这里我学到了以前不明白的法律知识,今后我要改过自新,不再违法……”曾两次入狱的王某入所后自由散漫,多次顶撞管教民警,并叫嚣“我有钱,谁都拿我没招”。管教民警耐心教育引导,在督促其严格遵守监所管理制度的同时,给他普及法律知识,鼓励他珍惜家庭、把握人生。王某幡然醒悟,出所后专门送来锦旗表达谢意。

帮助被拘留人重回社会

“远亲不如近邻,出所后我要主动向邻居赔礼道歉……”郑某今年因和邻居在宅基地挖排水沟发生争执,打伤他人被行政拘留。入所后,郑某心情烦躁,思想波动大,并扬言“出去后找他算账”。

“被拘留人员在所内接受法律的惩罚,但若不能及时化解积怨,就会积累矛盾,重回社会后很容易重蹈覆辙。”黄海英介绍,徐州市拘留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机制,帮助被拘留人员重回社会。管教民警及时与郑某的辖区派出所取得联系,邀请社区相关部门、执业律师进行“个案会诊”。在多部门共同努力下,郑某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彻底打消了找邻居“算账”的想法。

徐州市拘留所充分挖掘所内调处工作潜力,建立调解工作组,有30年工作经验的管教民警魏礼强就是一位小组长。孙某今年因债务纠纷被司法拘留后,魏礼强仔细了解其欠款过程、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带领调解小组对其进行耐心的法治教育,改变了其“别人没钱给我,我也没钱给他”的观点。孙某写下了深刻的悔过书并积极还款,得以提前解除拘留。今年以来,魏礼强带领的小组共调处纠纷110余起,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据统计,近年来,徐州市拘留所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44起,促成被司法拘留人员还款65万余元,收到锦旗26面、感谢信39封,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定。

回顶部 回本版

2021-09-01 第07版 经验

徐州市拘留所:

照亮被拘留人员回归路

□本报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张鸣阳 应学良

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拘留所针对不同拘留期限、不同违法原因的被拘留人员的特点,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帮助被拘留人员认识错误、自觉守法,同时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解决被拘留人员的“病根”,倾情帮助被拘留人回归社会,把拘留所建成被拘留人员再教育的“校园”。

叩开被拘留人心灵

“感谢管教民警对我的教育,挽救了我的人生……”今年7月,徐州市拘留所收到了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来自曾被拘留的孙某。

孙某因家庭情感纠纷,一怒之下开车撞前妻,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孙某起初思想消极,整日沉默寡言。“家庭和婚姻的不幸,给孙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徐州市拘留所所长黄海英介绍,不少违法人员刚进所时都和孙某的状态差不多,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为此,管教民警采取谈心谈话、心理疏导等方式精准施策,帮助被拘留人员正视自身问题。

管教民警多次找孙某谈话,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用一些同类型的案例进行教育引导。在管教民警耐心劝说下,孙某终于承认错误,并积极参加拘留所各项活动,对民警的倾情帮助十分感激。

仅今年以来,徐州市拘留所共开展谈心谈话7800余次,帮助被拘留人员160余次,在保证被拘留人员身心健康的同时,用真情叩开他们的心灵。

培养被拘留人的守法自觉

2020年以来,徐州市拘留所共收拘数千人,35岁以下的占比43.7%……面对被拘留人员集中收拘、关押量上升、管理难度增大的实际,徐州市拘留所注重对被拘留人的行为养成教育,提高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制订封闭期《一日生活制度规范》,实行“红旗拘室”评比制度,细化奖惩规定,夯实安全底线。

“刚进来时我的态度比较蛮横,但看到监室其他人都认真遵守拘留所的相关规定,我也不好意思违规了。”胡某因干扰疫情防控工作被行政拘留,入所后拒不服从监管。拘留所根据考核标准,严格落实管理制度,通过集体遵规带动胡某行为自觉。不久,胡某主动学习行为规范,积极打扫卫生、整理内务,出所前因遵规守纪登上了“光荣榜”。

徐州市拘留所还积极抓好法治教育,通过集中上大课的方式,从法治、道德、形势等不同角度进行集体授课教育,以案析理,提升被拘留人员的守法自觉。

“在这里我学到了以前不明白的法律知识,今后我要改过自新,不再违法……”曾两次入狱的王某入所后自由散漫,多次顶撞管教民警,并叫嚣“我有钱,谁都拿我没招”。管教民警耐心教育引导,在督促其严格遵守监所管理制度的同时,给他普及法律知识,鼓励他珍惜家庭、把握人生。王某幡然醒悟,出所后专门送来锦旗表达谢意。

帮助被拘留人重回社会

“远亲不如近邻,出所后我要主动向邻居赔礼道歉……”郑某今年因和邻居在宅基地挖排水沟发生争执,打伤他人被行政拘留。入所后,郑某心情烦躁,思想波动大,并扬言“出去后找他算账”。

“被拘留人员在所内接受法律的惩罚,但若不能及时化解积怨,就会积累矛盾,重回社会后很容易重蹈覆辙。”黄海英介绍,徐州市拘留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新机制,帮助被拘留人员重回社会。管教民警及时与郑某的辖区派出所取得联系,邀请社区相关部门、执业律师进行“个案会诊”。在多部门共同努力下,郑某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彻底打消了找邻居“算账”的想法。

徐州市拘留所充分挖掘所内调处工作潜力,建立调解工作组,有30年工作经验的管教民警魏礼强就是一位小组长。孙某今年因债务纠纷被司法拘留后,魏礼强仔细了解其欠款过程、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带领调解小组对其进行耐心的法治教育,改变了其“别人没钱给我,我也没钱给他”的观点。孙某写下了深刻的悔过书并积极还款,得以提前解除拘留。今年以来,魏礼强带领的小组共调处纠纷110余起,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据统计,近年来,徐州市拘留所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44起,促成被司法拘留人员还款65万余元,收到锦旗26面、感谢信39封,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