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进 通讯员 刘 钊
青岛市公安局积极探索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机制,通过“大水漫灌”与“定点滴灌”多维宣传、联勤联动铸就反制壁垒、线上预警线下劝阻、紧急止付4项举措,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
今年以来,青岛市反诈中心累计推送电信网络诈骗预警信息120.2万余条,成功劝阻12万余人次,避免经济损失近亿元;止付案件1420余起,返还受害人被骗资金500余万元。
“大水漫灌”与“定点滴灌”多维宣传。青岛市反诈中心牵头各区市反诈中心,发动公安派出所依托微信群建立反诈宣传矩阵,在线上及时发布涉诈预警信息和防范常识,交流防范宣传工作经验,要求各派出所组织社区网格员建立多层级反诈宣传矩阵,力争实现社区居民全覆盖,确保防范宣传无缝衔接。截至目前,全市反诈宣传已经涉及2000余个微信群,市民识骗能力、防骗意识进一步提高。
同时,市反诈中心针对主要的诈骗手法、易被骗人群,组织开展上门宣传、一对一宣传。会同部分高校,通过视频和现场宣讲等方式举办反诈宣传讲座,重点针对高校学生等易被骗群体集中开展法治教育,普及防范常识。
联勤联动,铸就反制壁垒。青岛市公安局通过与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公安机关建立涉案黑网站、网址及涉诈App信息共享机制,联合通信管理局和电信运营商第一时间进行封停和阻断,防止青岛市民登录黑网址、黑网站,做到“有害信息不进青岛”。
线上预警,线下劝阻,两路出拳击碎骗局。2020年启动智慧公安建设后,青岛市公安局通过大数据智能化反诈平台项目引进App网络预警系统,强化对涉诈短信的识别能力。目前,已通过8大预警系统初步打造出全方位覆盖电话、App、网络、短信等诈骗类型的预警体系,日均汇聚输出各类预警数据2.1万余条。
紧急止付,快刀斩断涉案资金流通渠道。青岛公安依托市反诈中心,与银行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建立协作机制,畅通快速应急处置渠道,及时开展对涉案银行账户的快速查询、紧急止付冻结和资金返还工作,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群众损失。同时,加强对涉案电话、网址的封堵、阻断和关停等,及时斩断诈骗犯罪通讯链条,提升对涉诈警情的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