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缪春云 周文学
通讯员 王换鑫
在贵州省贞丰县,有这样一对警察父子,父亲周书良,1985年入党,1990年参加公安工作,贞丰县公安局退休民警;儿子周福成,2014年入党,同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贞丰县公安局北盘江派出所副所长。
“今天是你上班的第一天,穿上这身警服,戴上这枚党徽,肩上就有一份抹不去的责任。爸爸希望你记住三句话:要当好群众需要的‘一块砖’,做好连接群众的‘一根针’,树好党员模范的‘一面旗’。”2014年10月31日,周书良在儿子入警时郑重地说。6年多来,父亲的三句话一直深深地刻在周福成心里。
当好“一块砖”
1990年,28岁的周书良放弃了贞丰县一所学校副校长职位,到贞丰县公安局鲁贡派出所担任民警。
“刚到所里就接手户籍管理工作,那些年路没修好,只能步行,几百户人要挨家挨户上门问。”回忆31年前的工作情景,周书良说:“那段时间很苦很累,但很充实,很有意义,也是从那时起,我更加坚定了要当好群众的‘一块砖’的信念,组织需要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带着这种信念,周书良在偏远乡镇一干就是20年。2010年,周书良调到贞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对电脑操作不太熟练的他随身带着一个小记录本,本子上满是电脑的相关知识,遇上不会的就查,查不到的就问,重要的都记下来。
2014年,26岁的周福成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北盘江派出所民警。6年多来,他服务群众、化解风险、侦查案件、打击犯罪……只要群众有需要,他总是冲在前面。
“他可是所里的‘全能王’,无论是户籍工作,还是侦查破案,只要需要他,他都能上,而且都做得很好!”提到周福成,北盘江派出所所长王书叁介绍。
做好“一根针”
周书良常跟儿子说,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单位,与群众接触最广泛、最密切,身为一名党员民警、派出所民警,要带头做好穿起群众千条线的那根针。
鲁贡镇是布依族聚居地,周书良知道,要想扎根这片热土,真正为当地群众办实事,就必须学会布依族语言。他深入村寨,不厌其烦地跟老乡学习。20年间,周书良用脚步丈量着鲁贡镇每一个布依族村寨,成了村民口中的“警察老周”,村里牛不见了找老周,邻里之间吵架闹矛盾了找老周,孩子上户口、村民办身份证也要找老周……
周福成以父亲为榜样,牢记父亲的教诲,坚持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办,从“小周”渐渐变成了群众口中的“周哥”。
“周哥,我孩子没有出生证明,怎么落户啊?”2020年年底,村民罗某菊在浙江看望丈夫时,因早产独自在出租屋内生下小孩,没有医院开具的出生证明,迟迟未去派出所给孩子落户。周福成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迅速调查核查有关信息,主动帮助罗某菊给孩子办理了落户手续。类似这样的事情,周福成每天都在做。
树好“一面旗”
虽然现在退休了,但周书良依旧时常叮嘱儿子,要时刻不忘自己身为共产党员、身为人民警察的责任和担当。
“小时候父亲比较忙,但一有时间,他都会跟我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聊公安工作,聊怎样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周福成说,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大学时就入了党,毕业后一心只想成为一名警察。
“参加招警考试之前,我担心他体能过不了,尤其是弹跳方面,就让他每天练习跳起来摸天花板。”说起儿子当年参加招警考试的往事,周书良眼中透着自豪。“当年多亏父亲一直鼓励我,给我一次又一次做示范,我才有了信心和动力,我从心里敬佩他。”周福成说,他一直铭记着父亲传给的“三句话”,扎根基层、为民奉献,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党员民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