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6

第07版 文化长廊


做个阅读有心人

□周慧虹

现今社会,识字阅读几乎人人可为,然而若论最终获益,势必天壤有别。其间玄奥,很大程度上就看你善不善于做个“有心人”。

我有个朋友堪称是阅读的有心人。他坚持每天读书不辍,哈耶克、康德、黑格尔诸位名家是他的“座上宾”。与常人习惯于捧书默读有所不同,我的这位朋友规定自己每天至少大声朗读半小时。如此日积月累,别人望而却步的经典之作润物无声地滋养了他,而他平时还经常用笔分享自己的读书思考,足可见其所下功夫之深。

像他这种专业型、学习型阅读,往往有着明确目标与内在动因。相比之下,我们多数人的阅读与之不同,正如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所说,“阅读分两种,一种是公事上的必要,另一种则是奢侈的享受。第二种才给人几分怡然自得的乐趣。”只不过,令人稍感遗憾的是,一些人面对阅读中“奢侈的享受”,怡然自得中似乎有所缺失。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现在的人们“读屏”甚于“读书”。“读屏”的特点,其一在于“快”。许多人通常一眼晃个大概,手指不停地移,鼠标不停地点,一屏一屏地翻,阅读速度堪比坐上了喷气式飞机,很难平心静气深入思考。如此,一段文字,一篇文章,看过也就看过了,除了换得颈椎僵硬、手麻眼酸,最终能够真正产生内心触动,沉淀于记忆当中的东西,基本上是微乎其微。

其二在于“浅”“泛”。网络资讯五花八门,各方面内容都有,尤其是加入了视频、音频等形式上的作料,总不免吸引人沉迷其中、欲罢不能。在享受网络资讯带来的轻松惬意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大把大把的时光悄无声息就流逝了,更谈不上有什么高质量的阅读。

阅读如观风景,如尝美食,如若不加选择、匆匆忙忙,相信也品咂不出多少真味。如此说来,对于无论何种类型的阅读,做个阅读的有心人,最好是能够有所选择,最好是别总读得太快。

关于阅读的选择,“读屏”可以,但也切莫忽略了读书。要读,未必一定要紧随畅销书指引,也未必一定要硬啃自己不感兴趣的经典,最主要的还是要合着自己的心性去读,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自己的体系,大树一般的伸展,向上伸展一定要广,向下扎根尽量要深。

至于阅读的速度,有必要强调“慢”一些。越是快节奏时代,越须注意不能乱了阅读的阵脚。有教育学专家研究发现,那些习惯于在网上快速浏览网页的人,再次读纸质书时容易出现注意力很难集中的阅读障碍,为此,他们给出建议,慢阅读能唤回阅读的愉悦,从高品质的文字中找到乐趣和意义。可见,我们的阅读需要适时慢下来。慢,并不意味着阅读的低效,有时反倒会为高效阅读提供助益。正如上文述及的笔者那位同学,他把出声朗读当作了自己的阅读利器,这种阅读方式固然无法求快,然而谁又能说,他的阅读不是富有成效的呢?

文无定法,阅读,同样不会有整齐划一的标准路径。尽管如此,却也不能说阅读完全可以不讲规矩,它还是有着自己的前进方向。做个阅读上的有心人,还是要循着正确的阅读方向,探索对自己有益的具体方法,以此读出自己的怡然自得,读出内心的渐趋丰盈,读出生命的充实完善。

回顶部 回本版

2020-11-06 第07版 文化长廊

做个阅读有心人

□周慧虹

现今社会,识字阅读几乎人人可为,然而若论最终获益,势必天壤有别。其间玄奥,很大程度上就看你善不善于做个“有心人”。

我有个朋友堪称是阅读的有心人。他坚持每天读书不辍,哈耶克、康德、黑格尔诸位名家是他的“座上宾”。与常人习惯于捧书默读有所不同,我的这位朋友规定自己每天至少大声朗读半小时。如此日积月累,别人望而却步的经典之作润物无声地滋养了他,而他平时还经常用笔分享自己的读书思考,足可见其所下功夫之深。

像他这种专业型、学习型阅读,往往有着明确目标与内在动因。相比之下,我们多数人的阅读与之不同,正如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所说,“阅读分两种,一种是公事上的必要,另一种则是奢侈的享受。第二种才给人几分怡然自得的乐趣。”只不过,令人稍感遗憾的是,一些人面对阅读中“奢侈的享受”,怡然自得中似乎有所缺失。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现在的人们“读屏”甚于“读书”。“读屏”的特点,其一在于“快”。许多人通常一眼晃个大概,手指不停地移,鼠标不停地点,一屏一屏地翻,阅读速度堪比坐上了喷气式飞机,很难平心静气深入思考。如此,一段文字,一篇文章,看过也就看过了,除了换得颈椎僵硬、手麻眼酸,最终能够真正产生内心触动,沉淀于记忆当中的东西,基本上是微乎其微。

其二在于“浅”“泛”。网络资讯五花八门,各方面内容都有,尤其是加入了视频、音频等形式上的作料,总不免吸引人沉迷其中、欲罢不能。在享受网络资讯带来的轻松惬意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大把大把的时光悄无声息就流逝了,更谈不上有什么高质量的阅读。

阅读如观风景,如尝美食,如若不加选择、匆匆忙忙,相信也品咂不出多少真味。如此说来,对于无论何种类型的阅读,做个阅读的有心人,最好是能够有所选择,最好是别总读得太快。

关于阅读的选择,“读屏”可以,但也切莫忽略了读书。要读,未必一定要紧随畅销书指引,也未必一定要硬啃自己不感兴趣的经典,最主要的还是要合着自己的心性去读,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自己的体系,大树一般的伸展,向上伸展一定要广,向下扎根尽量要深。

至于阅读的速度,有必要强调“慢”一些。越是快节奏时代,越须注意不能乱了阅读的阵脚。有教育学专家研究发现,那些习惯于在网上快速浏览网页的人,再次读纸质书时容易出现注意力很难集中的阅读障碍,为此,他们给出建议,慢阅读能唤回阅读的愉悦,从高品质的文字中找到乐趣和意义。可见,我们的阅读需要适时慢下来。慢,并不意味着阅读的低效,有时反倒会为高效阅读提供助益。正如上文述及的笔者那位同学,他把出声朗读当作了自己的阅读利器,这种阅读方式固然无法求快,然而谁又能说,他的阅读不是富有成效的呢?

文无定法,阅读,同样不会有整齐划一的标准路径。尽管如此,却也不能说阅读完全可以不讲规矩,它还是有着自己的前进方向。做个阅读上的有心人,还是要循着正确的阅读方向,探索对自己有益的具体方法,以此读出自己的怡然自得,读出内心的渐趋丰盈,读出生命的充实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