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灵云 谢佳
侦破涉食品、药品、环境犯罪刑事案件2743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6643人,捣毁犯罪窝点224个,总涉案价值10.5亿元,破案数、打击人数同比分别增长47.3%、28.3%……这是今年1至9月浙江省公安机关打击食药环领域犯罪的战果。
硕硕战果的背后,是浙江公安机关深入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昆仑2020”专项行动,持续加大对涉食品、药品、环境犯罪的打击力度,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护航高水平美丽浙江建设的生动实践。
多警种协同 全系统参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牢记嘱托,浙江公安机关持续加大对涉食品、药品、环境犯罪打击力度。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浙江省公安厅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开展“昆仑2020”专项行动暨“护美”行动,成立以分管厅领导为组长,治安、经侦、森林警察等13个警种为成员的工作组,同步推进打击危害食品安全、危害药品安全、破坏生态环境资源、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涉野生动物犯罪等5个专项行动。同时,组织开展打击食品犯罪保卫餐桌安全、打击涉疫物资犯罪护航疫情防控、打击涉野生动物犯罪革除滥食陋习等多个小专项行动,形成了多警种协同、全系统参战的良好工作格局。
“公司法定代表人祁某犯污染环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今年4月,一起因违法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构成环境污染罪的案件在德清县人民法院宣判。
因违法使用ODS被判刑,彰显出浙江重拳出击、对环境污染违法犯罪零容忍、动真格的决心。
据了解,针对全省正在侦办的186起重大案件,浙江省公安厅予以挂牌督办,督促成立属地公安机关局领导挂帅的专案组,开展攻坚深挖。
主动出击 延伸触角
“食品、药品、环境刑事案件不同于传统类型刑事案件,其危害后果往往不直接显现,导致隐案多、发现难。”浙江省公安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及时受理侦办相关行政部门移交的案件线索基础上,全省公安机关坚持主动出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升发现犯罪线索的能力。
——加强基础排摸。全省公安机关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三服务”等活动,充分调动“市场警长”“河道警长”“网上巡警”的积极性,围绕重点区域、领域,专群结合、巡访摸排,及时发现苗头性线索。
——组织深度研判。全省公安机关建立情报专班,对排摸发现的有价值线索,开展串并分析、深度研判,摸清犯罪团伙幕后运作模式,刻画犯罪团伙、网络结构,提供精准打击。
——推进自检筛查。在依托相关行政部门、第三方机构购样送检的同时,浙江公安通过自建快检实验室、采购便携式食品检测设备等方式,瞄准易发问题的行业、产品,自行采样、快检筛查,及时发现犯罪线索。
——探索大数据应用。浙江公安认真总结同类案件涉及的人员身份、行为、轨迹等规律特点,整合信息资源,研发涉及烟酒、屠宰、危险废物、水产等多个领域的犯罪大数据研判模型、应用APP,预警、预测行业违法犯罪动向,研判挖掘高质量的案件线索。
破案攻坚 全链条打击
480余名警力联合相关部门,一举捣毁销售假冒烟酒的高档门店45家、储假仓库23个,涉案价值2000余万元……近日,杭州市公安局通报一起特大销售假烟酒案。此案的成功侦破,离不开浙江公安的精心组织、深度经营、持续攻坚。
据了解,围绕“昆仑2020”专项行动总体部署,浙江公安机关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涉食品、药品、环境违法犯罪问题,统筹推进网上、网下两个战场,按照“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斩链条”要求,实施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打击——
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重点打击涉果蔬肉油、烟酒保健品、农药化肥等食品领域犯罪,共破获案件851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458人;
有力护航疫情防控工作,突出打击涉疫防护物资犯罪,共破获制售假劣口罩等案件104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260人,查扣假劣口罩1550余万个;
坚决守护绿水青山,重点打击涉危险废物、野生动物及非法捕捞等环境领域犯罪,共破获案件1641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395人。
整合资源 加强协作共治
在充分发挥打击违法犯罪尖刀作用的同时,浙江各级公安机关主动加强与市场监管、卫健、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协作,进一步完善相关行刑衔接机制,推动行业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在省级层面,浙江省公安厅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并针对基层办理案件中遇到的法律适用等难题,及时主动会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等开展研商,及时出台有关涉疫犯罪打击、危险废物检测鉴定等指导意见,统一执法思想、规范案件办理。
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人民检察院联合制定了《2020年浙江省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方案》,从8月起至11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以专案经营的形式,实施精准打击,铲除非法收集、利用、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犯罪链条。
在市级层面,温州、嘉兴公安机关及时将办理食品犯罪过程中发现的管理漏洞,通报同级行政部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杭州、台州、金华公安机关多次与当地法院、检察院会商,及时解决有关非法添加、涉濒危野生动物、假药等案件定性、法律适用问题,形成较强的司法协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