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平台
李连梅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是平安中国建设的主力军。公安民警的职业荣誉感不仅关系到人民警察群体对自身职业和岗位的热爱程度,关系到公安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职业形象,也关系到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提升和公安职能的全面履行,具有高度的职业荣誉感对于公安队伍建设乃至公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各级公安机关要把培育公安民警职业荣誉感作为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来抓,帮助公安民警树立并强化自身的职业认同,进一步增强公安队伍的集体凝聚力,推动公安事业在新时代破浪前行。
精确定位,找准影响公安民警职业荣誉感的主客观因素
公安民警职业荣誉感是指人民警察在履行工作职能后,从组织、个人乃至社会各界得到的对其工作的肯定性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褒奖、赞扬、赞誉等。公安民警职业荣誉感的建立既受到自身在从业过程中所体验到的自豪感、满足感和使命感的影响,也受到所在组织、人民群众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工作环境是影响公安民警职业荣誉感建立的组织基础。一是组织与领导的认可,从业初期,这种认可主要表现为领导对工作的鼓励、组织所提供的学习培训机会,之后则可能转化为明确的实体激励机制,例如升职加薪等;二是部门的工作环境,主要表现为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和谐的工作关系、公平充足的晋升机会等;三是领导的工作方式方法。一个能积极鼓励在职民警,尤其是新入职或者处于职业瓶颈期民警积极进取的领导,会成为民警职业荣誉感建立的重要助力。
人民群众的认可是公安民警职业荣誉感建立的外部动力。公安机关的行业特殊性决定了公安民警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需要,因而精神层面的激励对于公安民警职业荣誉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作为公安民警的主要服务对象,相比较升职加薪、物质奖励等实体激励,人民群众的认可与肯定是对公安民警的最好褒奖,能带给公安民警更多的职业价值感和职业自信,从而提升其职业荣誉感。
内外发力,科学设计培育民警职业荣誉感的方法途径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为职业荣誉感的建立夯实思想根基。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做好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一是加强政治教育,坚持政治建警不动摇,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提升公安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二是加强忠诚教育,树立规矩意识、大局意识,通过优化教育内容和方法,创新教育形式等提升教育质量;三是加强使命教育,明确人民警察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通过教育、管理、监督等增强作为人民警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做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把握好公安民警职业荣誉感建立的关键环节和时间节点,做好公安学历教育和入警初期警察职业荣誉感的培养工作。
落实待遇政策,为民警解决后顾之忧。坚持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将民警的各方面保障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在保证现有收入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警衔补贴、岗位津贴等提升经济待遇,为民警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二是切实发挥警察协会、工会组织的能动性,协调解决民警商业保险、子女入学、病患就医等问题,并通过惠警工程,提高在职民警及家属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三是加强对双警家庭、异地生活家庭等家庭的关照,努力将组织关怀变成在职民警的坚实后盾。
创新工作方法,形成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一是畅通晋升和管理机制,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晋升渠道,确保能做事、敢担当的青年民警得到岗位晋升机会;二是加强技能培训,提升青年民警的警务实战能力和服务群众效能,建立必要的职业自信;三是重视思想工作,及时掌握民警的思想动态,帮助新入职民警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四是及时关注特殊群体,在民警面对同事战友牺牲等突发状况时,及时通过科学的心理调适,帮助其化解压力、消除负面情绪。
做好群众工作,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人民群众对公安民警工作的理解和认可,不仅是提升公安工作效率的促进因素,也有助于公安民警职业认同和荣誉感的建立。一是加强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的交流,鼓励民警走进社区,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现实困难;二是加强普法教育和舆论引导,通过播放宣传教育片等方式,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树立人民警察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作者为辽宁警察学院高等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