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

第05版 人物


刘利平:于无声处听惊雷

□本报记者 闫振宙 通讯员 邹凯强 陈秀云

面对手指干瘪、纹线不清、已经高度腐败的无名尸体,他能克服困难,精准锁定尸源;面对多达5吨的火灾残留物,他能耐心筛检,从中找出指向犯罪嫌疑人的关键证据……从凌乱的案发现场搜寻细微痕迹,从纷杂的线索中找到关键犯罪证据,屡屡揭开罪恶的面具是他的工作常态。他是甘肃省金塔县公安局痕迹检验高级工程师刘利平。

初心不改 百炼成钢

1994年7月,20岁的刘利平从甘肃省石油化工学校毕业。为了圆儿时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梦想,他毅然选择刑事技术作为自己人生耕耘的目标。从刑侦“小白”成长为同事眼中的“神探”,这背后离不开他的辛苦付出与不懈努力。

刘利平在繁忙之余,广泛涉猎各类痕迹应用方面的文献、资料等,无数次勘查现场,无数次刻苦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工作方法。他撰写的《“人皮手套”比对认定尸源两例》等37篇专业技术论文在省部级刊物及论文集发表刊登,他凝聚心血而成的刑事技术破案技战法经典案例60例在全国被推广学习。

明察秋毫 克敌制胜

2012年,金塔县建新路发生一起投毒案。一名苗姓男子在自己家中喝酒后呕吐不止,被送到医院抢救,最后无效死亡。案发时,苗某的妻子离家外出。案情扑朔迷离,侦破工作一度陷入了困境。经过分析研究,刘利平排除了苗某自杀的可能,认为苗某的妻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他对苗某妻子指甲缝里的残留物进行提取,后成功检出微量的农药成分。凭借这份铁证,这起因夫妻关系不和,妻子将农药注入酒瓶中,导致丈夫苗某中毒死亡的恶性案件最终真相大白。

“每一件案子就像一道难解的谜题,谜题越难对我越有吸引力。”刘利平说。

2017年冬天,寒风肆虐,金塔县城西的大漠戈壁发生一起杀人埋尸案,尸体指纹成为确定被害人身份的关键所在。

刘利平克服尸体腐败、手指风干干瘪、纹线不清的困难,运用多种方法反复试验进行指纹捺印,成功用指纹精确认定尸源,打破案件僵局。

创新融合 技高一筹

作为技术民警,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身担负的神圣使命。为能更好地利用技术手段锁定犯罪嫌疑人,更准更快地侦破案件,刘利平不断创新侦查手段。

“把尸体手指纹套在自己手指上提取指纹,这活听着都有点悬。但是他做到了。”多年前的一起案件让金塔县公安局中东派出所所长雒爱东至今记忆犹新。

2014年9月10日,金塔县一玉米地内发现一具高度腐败男尸,现场及死者身上没有留下证实其身份的物品,一时也无法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刘利平毫不犹豫地将尸块上的手指纹套在自己手指上,代替尸体的手指捺取指纹,成功提取到有鉴定价值的尸体指纹,并对指纹反复比对,终于比中无名尸体指纹与外市杀人命案在逃犯罪嫌疑人毛某某指纹吻合,确定无名尸体即为犯罪嫌疑人毛某某本人,在命案侦查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犯罪现场提取一口痰,从而破获系列变压器盗窃案;提取一枚残缺指纹,破获十年前的盗窃案;凭半枚指纹就确定无名尸体的真实身份;靠路面上的几滴血,使迷雾重重的离奇车祸案肇事者自动浮出水面……这些破案过往是他技术生涯的点滴记录,成绩的背后是他忠诚为民的情怀。

回顶部 回本版

2020-09-28 第05版 人物

刘利平:于无声处听惊雷

□本报记者 闫振宙 通讯员 邹凯强 陈秀云

面对手指干瘪、纹线不清、已经高度腐败的无名尸体,他能克服困难,精准锁定尸源;面对多达5吨的火灾残留物,他能耐心筛检,从中找出指向犯罪嫌疑人的关键证据……从凌乱的案发现场搜寻细微痕迹,从纷杂的线索中找到关键犯罪证据,屡屡揭开罪恶的面具是他的工作常态。他是甘肃省金塔县公安局痕迹检验高级工程师刘利平。

初心不改 百炼成钢

1994年7月,20岁的刘利平从甘肃省石油化工学校毕业。为了圆儿时成为一名人民警察的梦想,他毅然选择刑事技术作为自己人生耕耘的目标。从刑侦“小白”成长为同事眼中的“神探”,这背后离不开他的辛苦付出与不懈努力。

刘利平在繁忙之余,广泛涉猎各类痕迹应用方面的文献、资料等,无数次勘查现场,无数次刻苦钻研,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工作方法。他撰写的《“人皮手套”比对认定尸源两例》等37篇专业技术论文在省部级刊物及论文集发表刊登,他凝聚心血而成的刑事技术破案技战法经典案例60例在全国被推广学习。

明察秋毫 克敌制胜

2012年,金塔县建新路发生一起投毒案。一名苗姓男子在自己家中喝酒后呕吐不止,被送到医院抢救,最后无效死亡。案发时,苗某的妻子离家外出。案情扑朔迷离,侦破工作一度陷入了困境。经过分析研究,刘利平排除了苗某自杀的可能,认为苗某的妻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他对苗某妻子指甲缝里的残留物进行提取,后成功检出微量的农药成分。凭借这份铁证,这起因夫妻关系不和,妻子将农药注入酒瓶中,导致丈夫苗某中毒死亡的恶性案件最终真相大白。

“每一件案子就像一道难解的谜题,谜题越难对我越有吸引力。”刘利平说。

2017年冬天,寒风肆虐,金塔县城西的大漠戈壁发生一起杀人埋尸案,尸体指纹成为确定被害人身份的关键所在。

刘利平克服尸体腐败、手指风干干瘪、纹线不清的困难,运用多种方法反复试验进行指纹捺印,成功用指纹精确认定尸源,打破案件僵局。

创新融合 技高一筹

作为技术民警,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身担负的神圣使命。为能更好地利用技术手段锁定犯罪嫌疑人,更准更快地侦破案件,刘利平不断创新侦查手段。

“把尸体手指纹套在自己手指上提取指纹,这活听着都有点悬。但是他做到了。”多年前的一起案件让金塔县公安局中东派出所所长雒爱东至今记忆犹新。

2014年9月10日,金塔县一玉米地内发现一具高度腐败男尸,现场及死者身上没有留下证实其身份的物品,一时也无法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刘利平毫不犹豫地将尸块上的手指纹套在自己手指上,代替尸体的手指捺取指纹,成功提取到有鉴定价值的尸体指纹,并对指纹反复比对,终于比中无名尸体指纹与外市杀人命案在逃犯罪嫌疑人毛某某指纹吻合,确定无名尸体即为犯罪嫌疑人毛某某本人,在命案侦查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犯罪现场提取一口痰,从而破获系列变压器盗窃案;提取一枚残缺指纹,破获十年前的盗窃案;凭半枚指纹就确定无名尸体的真实身份;靠路面上的几滴血,使迷雾重重的离奇车祸案肇事者自动浮出水面……这些破案过往是他技术生涯的点滴记录,成绩的背后是他忠诚为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