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丽丽 通讯员 赵小敏 王强
最近,细心的德州市民发现,多个大型商超附近路口安装上了隔离护栏,原先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争抢道路的现象不见了;城区路段、十字路口、背街小巷,路面执勤的民警随处可见,他们积极引导行人、车辆有序通行,见违必纠……
为改善道路交通环境,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德州市公安局坚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自6月24日起在全市开展“保安全促文明”百日攻坚行动,向整合资源要警力,打破交警、特巡警、派出所部门壁垒,实现融合联勤联动,全面构建“蜂巢式全维度管控”模式,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活动开展一个月以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6.12%、39.73%、53.34%,市区道路交通秩序模拟测评成绩提升40%。
“路面上的警察多了,道路也畅通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都有序停放在新施划的停车位上……”德州市民时时能感受到交通秩序整治带来的巨大变化。
融合联动,多警种无缝协作拧成一股绳
7月3日,记者在德州市德城区和平街看到,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民警与德城分局剪子股派出所民警一起,正在治理该路段车辆乱停乱放行为,对违停机动车张贴违停告知单,拖离乱停乱放的电动三轮车、四轮车,同时向附近居民、沿街商户发放宣传彩页。
过去“蓝帽子”管治安、“白帽子”管交通,现在派出所民警也能查违停?在交通秩序整治工作中,为充分发挥各警种主动性,德州市公安局按照“以派出所为主治理背街小巷、交警配合;以交警为主管理路口、派出所协助;以特巡警为主巡控主次干道、交警部门补充”的基本工作方法,推动各警种协同作战。全局抽调179名机关民警下沉一线,与派出所、特巡警、交警混编混排组成勤务班组,落实民警包社区、包学校、包单位、包商铺、包路段责任制,最大限度织密辖区网格,实现路面管控无缝隙全覆盖。106个派出所、特巡警大队被授予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和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的使用权限,派出所、特巡警被赋予7项道路交通管理职责。
德州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支队支队长李光富表示,他们从顶层设计入手实行“蜂巢式全维度管控”模式,旨在打破警种界限、强化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挖掘警力效能,促进社会治安和交通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记者从宁津县公安局了解到,该局构建起由派出所、特巡警、交警联勤执法的所队联勤工作机制,交警大队12个小组分别与12个派出所进行捆绑式业务对接,共查纠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2451起。县公安局还为8个派出所开通车辆年检及违法处理业务办理权限,让群众享受到更多便利。
共建共治,“全维度”交通管控织密一张网
在德州城区晶华大道与东风路交叉口的东南片区,长途汽车站东站和德百物流批发城共处一院,又与路口南侧的加油站相互连通,一度机动车、非机动车随意穿行,车辆乱停乱放。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多次实地勘查后,与相关单位紧密协商沟通,将片区北侧的一处通道用隔离护栏封堵,对沿东风东路人行道外缘到长城汽车4S店外墙实行了区域隔离,对片区内停车位与出行通道进行调整,车辆通行由过去的多向交织调整为按方向有序通行。
交通秩序整治行动中,德州市公安局将综合治理痼疾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加强与城管、交通、住建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认真排查市区交通堵点、乱点,针对商超附近路口、学校周边、交通枢纽、景点附近等,分别进行交通组织优化和安全设施改造完善,全力畅通交通“大动脉”。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会商座谈制度,组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微信群,及时总结梳理工作开展情况、辖区交通管理的难点及整改建议,推动隐患排查、整改建议等工作信息的内部流转、互通共享和联动整改,实现动态化秩序乱点消除、问题清单销号。
创建和谐道路交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德州市公安局积极调动社会单位参与交通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设立公益岗,吸纳外卖员、出租车司机等参与其中,组织开展文明交通主题实践活动,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交管大格局。
深耕细作,着眼长远下好一盘棋
“原来无序停在道路两侧以及路沿石以上的车辆,如今都自觉停在了停车位上,道路通行秩序比之前大为改观。”德城区居民刘先生最近发现,新华路两侧新施划了不少机动车停车位以及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设施大队大队长李连军介绍,他们采取“先疏后堵”的方法,对停车位“应划尽划”,共新施划路内停车位7236个。
为从根本上提升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德州公安交警紧紧抓住信号灯、隔离设施、停车位、路段微循环等关键要素,不断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对市区内交通标志标牌、护栏、人行横道灯设置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对排查出的问题立查立改。截至目前,共增设人脸识别抓拍系统10套,完善标志标牌322块,增设或更换物理性隔离护栏8800余米,机非混行、横穿马路、乱停乱放等交通乱象得到有效缓解。
体育路与常兴路交叉口北侧为Y型路口、南侧为T型路口,路段最窄处仅7米左右,周边有6个小区、2所学校,机动车流量最高峰达每小时3600辆。对此,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全面梳理高峰、平峰时段交通流量、流向,通过减少信号灯相位、降低等候时间来提高通行效率,通过增设避让非机动车和行人标志提高安全出行系数。该方案实施后,未出现高峰拥堵情况,“微循环”通行效果良好。
针对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等交通疑难杂症,德州公安采取罚款、交通安全知识答题、路口义务执勤“三选一”的模式进行处罚,并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呼吁广大市民自觉抵制不文明交通行为。截至目前,累计查纠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1.7万起、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485人次,批评教育2.6万人次,处罚6917人次,曝光不文明交通行为33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