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灵云 通讯员 甘露
7月15日,杭州市人民警察学校礼堂,360余名来自杭州市公安局下属各单位的辅警齐聚。这是杭州市公安局辅警第一期培训结业仪式现场,顺利结业的辅警首次获颁辅警警衔。
“辅警是公安机关的‘第二警队’,辅警队伍建设是事关杭州公安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杭州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亚运会安保任务的日益加重,杭州警方除了依托改革和科技做精做强民警队伍,必须探索建精建强“第二警队”。
用地方法规明确辅警身份、职责、保障
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杭州已经步入新一轮发展周期。然而,与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不匹配的是,杭州万人警力配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面对警力缺口大、增编问题无法短期解决的现实困境,辅警队伍的多维挖潜成为重要突破方向。
6月18日,杭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了《杭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规定(草案)》,作为浙江省内首个关于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的地方法规,它对公安辅警的定义、岗位职责、招聘条件、聘用程序、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及相关权利义务作了细化明确。
“身份认同、职业发展、保障机制的相对欠缺,造成了辅警队伍的归属感欠缺、稳定性较低。杭州这次为辅警立法,就是找准问题关键,让法律明确辅警身份、职责、保障。”杭州市公安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此外,为增强辅警的职业认同感,杭州市公安局近日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杭州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警号规范管理的通知》。
“杭州辅警警号由6位数字组成,其中前两位编号“20”号段辅警警号仅授予首期考核合格、顺利结业的190名辅警人员,专号专用,职业期间固定,不因单位转移、岗位调整等因素变动。”杭州市公安局干部处综合科科长冯勇翔告诉记者。
规范招录、层级管理、严格训练
为提升辅警队伍的素质,杭州公安自入口环节开始,严把招录关,通过公开招考和内部提升相结合模式,实现了外部人才引进和内部素质提升的同频共振,将全市公安辅警队伍管理从旧模式切换至新状态。
“新招录辅警严格实行‘三个一律’原则,即一律参照人民警察招录标准,一律参照公务员招考程序,一律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冯勇翔介绍,目前,新身份的辅警队伍大专以上学历达100%,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应聘者逐步递增,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招优纳贤只是第一步,如何通过优化管理激发辅警职业热情、营造风清气正工作环境?
记者了解到,杭州市公安局草拟了《杭州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实施细则》《杭州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层级化管理办法》等系列配套措施,全力构建涵盖考核、管理、训练、奖惩、借调、晋升、退出的立体化层级管理体系,通过层级制赋予辅警升职及管理权限。
“要让辅警队伍在实战中发挥最强战力,良好的基础素质、规范的日常管理是先决条件,更为重要的是科学严谨的职业训练。”杭州市公安局教育训练处训练科科长傅志锋介绍,今年4月,杭州公安开启了7700人规模、为期3个月的辅警大练兵活动,通过3次集中训练、2次岗位实训交替进行的方式,切实提升辅警职业素养。
推出系列激励保障措施
长期以来,辅警群体因为相关保障的欠缺,导致岗位流动性偏大、队伍稳定性偏低。
如何破题?《杭州市警务辅助人员管理规定(草案)》明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考核结果,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岗位招聘优秀辅警。”
此外,杭州各县(市、区)公安机关也相继推出了个性化激励保障措施——
为留住辅警中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和业务骨干,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分局探索实行年薪制,突破辅警薪资瓶颈;
为进一步激励辅警,杭州市公安局每年常态开展“优秀辅警”“辅警积极分子”评选活动,组织获评对象集体疗养休养,或给予物质奖励,经费从关爱民警基金中开支。
加大对生活困难的辅警家庭的救济关爱,杭州市公安局对因工负伤需紧急救治的辅警,开通了医疗“绿色通道”,全力予以救治;对在公安机关工作2年以上、患重大疾病的辅警或其配偶、子女给予一次性补助。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分局针对生活困难的年轻辅警推出集体公寓。
杭州市公安局干部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杭州公安将按照打造“第二警队”的总体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走前列,按照人民警察的标准、程序,严把进人关、培训关、用人关,完善配套机制,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增强辅警的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激发辅警干事创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