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4

第03版 论苑


民法典实施对法治公安建设至关重要

■求是探索

施小雪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公安机关作为执法机构,是民法典的重要执行者,必须深刻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不断加强法治公安建设,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民法典的规则和理念在实施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必须全面掌握公安机关在民法典实施中的职责范围,规范执法行为

民法典用1260个法律条文构建起了全面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体现出了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法治保障。

公安工作与民法典实施息息相关。无论是刑侦、治安、网安、户政、交通、出入境管理,还是基层纠纷调解等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人身权益与财产权益的保护问题,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民法典的适用。例如,在民法典中,涉及高空抛物、拾得遗失物、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等法律条款,规定了公安机关的工作职责,明确了公安机关的工作内容;人格权编中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姓名权和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部分规定,也与公安工作有着直接或间接相关性。这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安机关应当全面掌握自身在民法典实施中的职责范围,积极提高履职保障能力,有效回应现实需求。

公安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在具体的执法工作中遵循民法典的各项规定,是推动民法典实施的重要课题。公安机关要准确界定民刑案件办理边界,规范执法工作、完善调解工作、推进服务工作,严肃处理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人权,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理念。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公安机关要深入理解民法典法律条款的基本内容,并将其作为公安工作的基本行为遵循,同时清楚执法界限。在公安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和遵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不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执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执法为民、便民、利民,在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的过程中,持续提高法治公安建设水平。

必须深入理解民法典的精神内涵,不断提高公安法制工作水平

民法典以平等保障民事权利为基本出发点,体现了平等、自由、公平、诚信、尊重公序良俗、禁止权利滥用等法律精神。这些法律精神是社会的基本法治理念,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不变衡量标准。

公安法制工作是公安执法工作的制度保障,也是公安机关应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制度支持。公安工作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公安法制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应当遵循民法典的精神内涵,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使民法典的精神内涵真正落到实处。公安法制部门应当深入理解民法典的精神内涵,将基本价值理念贯穿到公安法制工作的方方面面。

其一,要以民法典的精神内涵为指引,在法律条款检查、工作考核和评议等相关工作中,推动正确适用民法典,切实发挥出公安法制工作监督、指导、规范公安工作的积极作用,通过深入贯彻民法典的精神内涵,塑造公安执法理念、端正公安执法态度、规范公安执法行为、实现公安执法公正,不断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

其二,在推动民法典实施过程中,公安法制部门要及时清理、修改、废止公安工作中原有的与民法典精神内涵不一致的有关规定,并及时修订与民法典实施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同民法典相关的公安制度建设,保障民法典实施的有效推进。

其三,面对经济、社会、国际环境等不断发展变化,面对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公安法制部门要在准确理解民法典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及时明确民法典相关条款的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以动态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地对民法典相关法律条款进行理解与适用,用以指导公安工作实践,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

必须深入做好民法典的普法宣传,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公安机关要推动广泛开展民法典的普法工作,只有让人民群众认识并理解民法典,才能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形成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

公安机关要将民法典普法宣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以立法目的为出发点,聚焦问题,阐释立法精神和法律条款,明确民法典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为规则和责任规则,并阐述好民法典中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通过拓宽渠道等方式深入落实民法典的普法宣传工作。

公安机关应深入基层社区,送法上门、服务群众,建立起辖区派出所与社区居委会、群众自治组织等联动工作机制,通过警民联合的方式,共同推进民法典的普法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移动终端等各类媒介,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群众能够高效、及时、便捷地获知普法内容,提高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的质效;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普法宣传教育,通过普法宣传进校园等活动,指导青少年认识民法典、理解民法典,培养青少年自觉维护民法典、遵守民法典的法治意识,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

(作者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讲师)

回顶部 回本版

2020-06-14 第03版 论苑

民法典实施对法治公安建设至关重要

■求是探索

施小雪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公安机关作为执法机构,是民法典的重要执行者,必须深刻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不断加强法治公安建设,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民法典的规则和理念在实施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必须全面掌握公安机关在民法典实施中的职责范围,规范执法行为

民法典用1260个法律条文构建起了全面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体现出了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法治保障。

公安工作与民法典实施息息相关。无论是刑侦、治安、网安、户政、交通、出入境管理,还是基层纠纷调解等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人身权益与财产权益的保护问题,会在不同程度上涉及民法典的适用。例如,在民法典中,涉及高空抛物、拾得遗失物、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等法律条款,规定了公安机关的工作职责,明确了公安机关的工作内容;人格权编中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姓名权和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等部分规定,也与公安工作有着直接或间接相关性。这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安机关应当全面掌握自身在民法典实施中的职责范围,积极提高履职保障能力,有效回应现实需求。

公安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在具体的执法工作中遵循民法典的各项规定,是推动民法典实施的重要课题。公安机关要准确界定民刑案件办理边界,规范执法工作、完善调解工作、推进服务工作,严肃处理侵犯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人权,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理念。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公安机关要深入理解民法典法律条款的基本内容,并将其作为公安工作的基本行为遵循,同时清楚执法界限。在公安执法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充分体现和遵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不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执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执法为民、便民、利民,在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的过程中,持续提高法治公安建设水平。

必须深入理解民法典的精神内涵,不断提高公安法制工作水平

民法典以平等保障民事权利为基本出发点,体现了平等、自由、公平、诚信、尊重公序良俗、禁止权利滥用等法律精神。这些法律精神是社会的基本法治理念,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不变衡量标准。

公安法制工作是公安执法工作的制度保障,也是公安机关应对社会发展变化的制度支持。公安工作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公安法制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应当遵循民法典的精神内涵,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使民法典的精神内涵真正落到实处。公安法制部门应当深入理解民法典的精神内涵,将基本价值理念贯穿到公安法制工作的方方面面。

其一,要以民法典的精神内涵为指引,在法律条款检查、工作考核和评议等相关工作中,推动正确适用民法典,切实发挥出公安法制工作监督、指导、规范公安工作的积极作用,通过深入贯彻民法典的精神内涵,塑造公安执法理念、端正公安执法态度、规范公安执法行为、实现公安执法公正,不断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

其二,在推动民法典实施过程中,公安法制部门要及时清理、修改、废止公安工作中原有的与民法典精神内涵不一致的有关规定,并及时修订与民法典实施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同民法典相关的公安制度建设,保障民法典实施的有效推进。

其三,面对经济、社会、国际环境等不断发展变化,面对社会发展和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公安法制部门要在准确理解民法典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及时明确民法典相关条款的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以动态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地对民法典相关法律条款进行理解与适用,用以指导公安工作实践,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

必须深入做好民法典的普法宣传,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公安机关要推动广泛开展民法典的普法工作,只有让人民群众认识并理解民法典,才能逐渐在社会生活中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形成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

公安机关要将民法典普法宣传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以立法目的为出发点,聚焦问题,阐释立法精神和法律条款,明确民法典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为规则和责任规则,并阐述好民法典中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通过拓宽渠道等方式深入落实民法典的普法宣传工作。

公安机关应深入基层社区,送法上门、服务群众,建立起辖区派出所与社区居委会、群众自治组织等联动工作机制,通过警民联合的方式,共同推进民法典的普法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移动终端等各类媒介,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群众能够高效、及时、便捷地获知普法内容,提高民法典普法宣传工作的质效;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普法宣传教育,通过普法宣传进校园等活动,指导青少年认识民法典、理解民法典,培养青少年自觉维护民法典、遵守民法典的法治意识,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

(作者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