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8

第01版 要闻


如东链式治理筑牢农村路网“平安堤”

曹钰华 曹旭佳

今年以来,江苏省如东县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为突破口,锚定平安建设“小切口”,探索实践农村道路“标准化、精准化、协同化”的链式治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县道路交通事故警情数同比下降11.3%,亡人交通事故数下降50%,隐患整改率较去年同期提升40%。

三级防控 筑牢平安根基

农村道路“线长面广、管理力量薄弱”,是长期困扰基层治理的难题。如东县以组织体系重构破题,创新打造“交警管片、辅警驻村、网格包块”三级防控网络,形成“全警动员、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

警力下沉,打通农村交通治理“最后一公里”。如东县将“一村一交通辅警”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投入专项资金招录172名驻村辅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这些驻村辅警每日穿梭于田间地头,既承担隐患排查、交通劝导等基础职能,又化身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过去村里电动车乱窜没人管,现在辅警天天上门讲安全,事故少多了!”河口镇太阳庙村村民张大爷说道。

阵地前移,构建“2+1+1”安全堡垒。全县14个镇区标准化建设的交通劝导站、示范村、宣教阵地构成“铁三角”。双甸镇建成“交通安全主题公园”,将交通法规融入休闲步道、景观小品;栟茶镇打造“老司机课堂”,邀请退休交警每周开讲。目前,如东县已建成劝导站28个、示范村14个、宣教阵地16处,村级宣传橱窗覆盖率达80%,形成“15分钟安全教育圈”。

精准除患 化解历史欠账

临水路段无护栏、交叉路口缺警示、事故“黑点”频发……面对历史欠账,如东县建立“三查联动”机制,实施隐患全周期治理,让风险无处遁形。

“党政+警力+专家”立体排查。如东县政府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每月组织公安交管、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合巡查,邀请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专家团队“把脉问诊”。在洋口镇临海路段,专家组提出“增设震荡标线+太阳能警示桩”组合方案,方案实施后,该路段事故率下降70%。

数据画像实现精准管控。建立“农村道路隐患数据库”,1074处隐患点被划分为红、橙、黄三色风险等级。针对省道301线K23-K28段路基塌陷高危隐患,如东县财政专项拨款300万元实施硬质化改造;对225省道夜间事故多发路段,加装12套高杆照明灯和智能监控设备。目前,省市级挂牌的5处重点路段整治进度已达90%,30处县级隐患点整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智慧监管 破解执法难题

面对农村地区超载、酒驾等常见交通违法顽疾,如东县交管部门推动执法模式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管”转型。

“路警联动”重拳治超。在228国道如东段,交警中队与交通运输执法站合署办公,严查货车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

“白+黑”精准打击。如东县交管部门每周开展酒驾夜查,在农村婚丧嫁娶集中时段设置流动卡点,严查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针对农忙季面包车超员问题,通过多种手段及时查处违法载客行为。

治理电动自行车违法。如东县交管部门对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多次违法开展上门警示教育;在主要路口试点“语音提示+曝光违法”,督促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头盔佩戴率提升至89%。

宣教浸润 提高安全意识

在如东,“人人讲安全”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日渐浓厚。这背后,是覆盖“线上+线下”的立体宣教矩阵持续发力。

“千人宣讲团”走村入户。10名交警金牌宣讲员、152名驻村辅警、125名义工组成“移动课堂”,用方言土话讲解案例。新店镇创新“小板凳议事会”,在村头树下开讲;马塘镇推出“交通安全顺口溜大赛”,让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口口相传。

“公路+文化”打造特色IP。袁庄镇依托千亩稻田景观,建设“稻香安全长廊”;栟茶镇将古街文化与交通元素融合,设计“平安灯笼”街景。这些“网红打卡地”年均吸引参观群众超5万人次。

全媒传播唱响“安全好声音”。如东《交警面对面》电台栏目开通3年来,解答群众咨询2800余条;“如东交警”视频号发布短视频156期,单条最高播放量破百万;流动宣传车走遍232个行政村,发放“安全福袋”2万余份,营造了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

回顶部 回本版

2025-07-08 第01版 要闻

如东链式治理筑牢农村路网“平安堤”

曹钰华 曹旭佳

今年以来,江苏省如东县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为突破口,锚定平安建设“小切口”,探索实践农村道路“标准化、精准化、协同化”的链式治理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县道路交通事故警情数同比下降11.3%,亡人交通事故数下降50%,隐患整改率较去年同期提升40%。

三级防控 筑牢平安根基

农村道路“线长面广、管理力量薄弱”,是长期困扰基层治理的难题。如东县以组织体系重构破题,创新打造“交警管片、辅警驻村、网格包块”三级防控网络,形成“全警动员、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

警力下沉,打通农村交通治理“最后一公里”。如东县将“一村一交通辅警”纳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投入专项资金招录172名驻村辅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这些驻村辅警每日穿梭于田间地头,既承担隐患排查、交通劝导等基础职能,又化身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过去村里电动车乱窜没人管,现在辅警天天上门讲安全,事故少多了!”河口镇太阳庙村村民张大爷说道。

阵地前移,构建“2+1+1”安全堡垒。全县14个镇区标准化建设的交通劝导站、示范村、宣教阵地构成“铁三角”。双甸镇建成“交通安全主题公园”,将交通法规融入休闲步道、景观小品;栟茶镇打造“老司机课堂”,邀请退休交警每周开讲。目前,如东县已建成劝导站28个、示范村14个、宣教阵地16处,村级宣传橱窗覆盖率达80%,形成“15分钟安全教育圈”。

精准除患 化解历史欠账

临水路段无护栏、交叉路口缺警示、事故“黑点”频发……面对历史欠账,如东县建立“三查联动”机制,实施隐患全周期治理,让风险无处遁形。

“党政+警力+专家”立体排查。如东县政府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每月组织公安交管、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合巡查,邀请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专家团队“把脉问诊”。在洋口镇临海路段,专家组提出“增设震荡标线+太阳能警示桩”组合方案,方案实施后,该路段事故率下降70%。

数据画像实现精准管控。建立“农村道路隐患数据库”,1074处隐患点被划分为红、橙、黄三色风险等级。针对省道301线K23-K28段路基塌陷高危隐患,如东县财政专项拨款300万元实施硬质化改造;对225省道夜间事故多发路段,加装12套高杆照明灯和智能监控设备。目前,省市级挂牌的5处重点路段整治进度已达90%,30处县级隐患点整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智慧监管 破解执法难题

面对农村地区超载、酒驾等常见交通违法顽疾,如东县交管部门推动执法模式从“人海战术”向“智慧监管”转型。

“路警联动”重拳治超。在228国道如东段,交警中队与交通运输执法站合署办公,严查货车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

“白+黑”精准打击。如东县交管部门每周开展酒驾夜查,在农村婚丧嫁娶集中时段设置流动卡点,严查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针对农忙季面包车超员问题,通过多种手段及时查处违法载客行为。

治理电动自行车违法。如东县交管部门对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多次违法开展上门警示教育;在主要路口试点“语音提示+曝光违法”,督促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头盔佩戴率提升至89%。

宣教浸润 提高安全意识

在如东,“人人讲安全”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日渐浓厚。这背后,是覆盖“线上+线下”的立体宣教矩阵持续发力。

“千人宣讲团”走村入户。10名交警金牌宣讲员、152名驻村辅警、125名义工组成“移动课堂”,用方言土话讲解案例。新店镇创新“小板凳议事会”,在村头树下开讲;马塘镇推出“交通安全顺口溜大赛”,让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口口相传。

“公路+文化”打造特色IP。袁庄镇依托千亩稻田景观,建设“稻香安全长廊”;栟茶镇将古街文化与交通元素融合,设计“平安灯笼”街景。这些“网红打卡地”年均吸引参观群众超5万人次。

全媒传播唱响“安全好声音”。如东《交警面对面》电台栏目开通3年来,解答群众咨询2800余条;“如东交警”视频号发布短视频156期,单条最高播放量破百万;流动宣传车走遍232个行政村,发放“安全福袋”2万余份,营造了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