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
今年以来,江苏省江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以“隐患治理+违法打击+素养提升”三位一体战略为抓手,通过科技深度赋能与精准治理,让道路交通事故防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探索出一条具有江阴特色的交通管理新路径。
隐患治理精准化
科技赋能破解顽疾
走进江阴交警大队交通指挥中心,巨型屏幕上跳动着城市交通的“数字脉搏”。事故多发路段预警信号不断闪烁,电动自行车流量实时监测图谱如血管般延伸,重点车辆行驶轨迹清晰可辨。“我们整合了全市交通事故、违法记录、道路设计等多类数据源,构建的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准确率已达85%。”交通指挥中心民警轻点智能分析平台,全市交通安全隐患热力图随即呈现。
5月12日,在江阴市南闸街道大桥南路与霞客大道交叉口,施工人员正在调试新安装的智能斑马线预警系统。这里曾是江阴市政府“微幸福”民生工程挂牌督办的隐患点,近三年发生多起交通事故,右转车辆与直行非机动车冲突频发。“我们运用‘事故研判预警系统’进行热力图分析,发现该路口早晚高峰经常发生交通拥堵。改造后通过压缩右转车道宽度、增设锯齿盲道、搭建AI违停抓拍设备,有效压降了事故发生率。”江阴交警大队事故中队中队长徐锋说,这种“一点一策”的精准治理贯穿江阴交警的交通治理工作,据统计,通过“事故深度调查+3个通报”机制,他们已整改88处隐患点。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出行体验感,江阴交警大队联合交通运输、城管、住建部门,对全市道路开口进行精细化管理,实行中央隔离封闭,优化后车速提升33.33%。同时,通过“绿波”系统,12个拥堵路口实现动态配时,平均延误缩短30秒。
智能执法立体化
数据驱动管控违法
5月20日21时,江阴市华士镇澄鹿路上设置的一处移动检查站内,华士交警中队交警正通过警务通核对过往车辆信息。今年以来,江阴交警大队专门建立酒驾特征数字化模型,精准锁定22时至次日2时重点时段,结合“定点查缉+流动巡逻+无人机巡航”模式,实现对酒驾违法行为精准查处。
在江阴市高新区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现场,执勤交警的执法记录仪记录下惊险一幕:一辆载着3人的电动自行车强行穿越隔离带,被无人机高空喊话警示后,地面警力立即截停。“涉及这类非标车辆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我们建立‘一车一档’数据库,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溯源治理。”江阴交警大队秩序管理中队中队长周晓东说,针对货车违停顽疾,5月16日在滨江路的专项整治中,监管系统20分钟内完成对6辆违停货车的车牌识别、证据固定,并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同步通知车辆所属企业。
这种智慧治理在江阴已延伸到基层末梢。在青阳镇,社区网格员老陈通过手机将拍到的某企业门口乱停车照片上传平台。1小时后,江阴交警联合综合执法人员完成整治。“我们全量收集汇总关于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社情民意,及时组织警力实地踏勘处理,快速消除安全隐患。”青阳交警中队指导员江杰表示。数据显示,通过“警格+网格”双格融合,交通事故主动发现率提升至91%,整改闭环率达100%。
宣教治理协同化
构建全民安全生态
江阴交警大队多维度打造交通安全宣传阵地,全方位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他们针对不同宣讲对象策划不同的宣讲主题。
“哎呀,这大货车转弯就像‘吃人’的怪兽!”5月15日下午,周庄镇山泉村老年活动中心座无虚席,67岁的赵阿姨戴上VR设备,瞬间“置身”交通事故现场。这是江阴交警创新推出的“沉浸式安全课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鬼探头”、内轮差等危险场景。“就像看电影一样真,以后过马路再也不敢抢灯了。”赵阿姨摘下设备感慨道。今年以来,江阴交警针对老年人群体已开展“护老行动”讲座41场,发放安全宣传手册3000余本,涉及老年人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39%。
在江阴市高新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参与交通安全课。交警现场设置了模拟路口,让学生们轮流扮演驾驶人、行人。“刚才小明‘开车’时看手机,差点撞到‘行人’对吧?”这种“角色代入+实景体验”的互动教学让交通安全法规入脑入心。江阴交警大队法制宣传中队负责人介绍,通过“警校家”联动机制,学生骑乘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率从68%提升至93%,并带动家长交通守法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孩子现在成了家里的‘交通安全监督员’。”家长王女士笑着说。
新媒体阵地同样战果斐然。“平安江阴”视频号发布的交通安全科普视频,单条播放量突破5万。网友“平安是福”留言:“每天经过物流园都提心吊胆,现在知道如何预判风险了!”这种“线上”宣传可以打破时间、地点、人数等限制,让交通安全知识插上翅膀,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知危险会避险”,安全文明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