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 佳 通讯员 董剑浩
今年以来,浙江省兰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以“共治警务”为抓手,大力整治电动自行车(以下简称“电动车”)交通秩序,打出“技术赋能+联动宣教+铁腕整治”组合拳,切实维护电动车交通秩序。经过整治,市区重点路口电动车守法率达95%以上,农村重点路口守法率达92%以上,涉电动车交通事故警情数同比下降17.21%。
摘盔断电
共享电单车改造升级
“戴上头盔才能骑车,中途摘掉还会断电,这个设计太贴心了!”6月13日,骑行共享电单车的兰溪市民丁女士表示。这款“小蓝车”是兰溪交警大队推动共享电单车智能化改造后新推出的,当日,1000辆共享电单车集中“上新”,其中500辆新增“小蓝车”、500辆“小黄车”均配备新型智能头盔,通过红外线监测感应实现“摘盔断电”功能。用户扫码解锁后需从卡槽取出头盔佩戴,骑行途中取下头盔,车辆将在数秒内缓慢断电并发出语音提醒。同时车辆还搭载了“区域归还”智能管控系统,从源头规范共享电单车停放秩序。
这一创新举措源于兰溪交警大队对企业的深度指导。“我们联合市城投集团‘小兰骑行’团队,在车辆硬件上‘做文章’,通过技术手段引导骑行者自觉养成佩戴安全头盔的习惯。”兰溪交警大队副大队长严东东介绍,智能头盔系统运行以来,共享电单车骑行者头盔佩戴率实现从“被动提醒”到“主动佩戴”的转变,城区11个重点路口守法率显著提升。
数字赋能
联动宣教精准滴灌
“陈大伯,您前几天骑行未戴头盔的行为存在安全隐患……”6月12日,兰江街道兰荫新村网格员上门开展一对一宣教,这是兰溪交警大队“视频巡查+敲门行动”联动管理模式的日常一幕。针对夏季高温天气电动车骑行人员头盔佩戴率下滑现象,兰溪交警大队早在3月中旬便依托丹溪大道、振兴路等路段的40套路口智慧遮阳棚系统,构建常态化网上巡查网络,对未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实时抓拍,在发送短信提醒的同时,联动属地乡镇街道道路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办公室,由网格员上门面对面进行宣教。
“我们建立了违法人员数据库,对首次违法者以教育为主,多次违法且未整改的则结合视频证据上门处罚。”兰溪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郎任远介绍,今年以来已有1650余名存在违法行为的电动车骑行人收到这份“平安大礼”。这种“线上查控+线下宣教”的闭环管理模式,将交通安全知识精准送达每位违法当事人,从思想源头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协同共治
多元合力全民参与
“您的车辆非法加装遮阳棚,且未悬挂号牌,请配合检查。”近日,在兰溪市丹溪大道与横山路交叉口,执勤交警依法查扣张女士的违规电动车。近年来,兰溪交警大队持续开展电动车交通安全隐患整治行动,以集镇道路、工业园区、农贸市场等为重点区域,严查未戴安全头盔、非法加装遮阳棚、无证驾驶、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营造了浓厚的整治氛围。今年以来已查处各类电动车违法行为2.87万余起。
除定点检查外,交警铁骑同步开展全市重点路段巡查,对非法改装、未悬挂车辆号牌的电动车一律查扣。“我们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督促违法当事人现场消除隐患后放行,形成‘查处+教育+整改’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严东东介绍,整治行动不仅震慑了交通违法行为,更推动了“平安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从智能头盔的技术创新到“天眼+地网”的联动治理,从源头宣教到末端整治,兰溪交警大队正以“共治警务”的多元合力,构建电动车管理的立体化防控网络。随着夏季行动的深入推进,这套融合科技赋能、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治理模式,正为城市交通文明注入持续动力,让安全文明出行在兰溪街头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