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青春 通讯员 詹天源 周明宝
核心阅读:高邮市素有“鱼米之乡”“江左名区”美誉,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以农业强市建设为目标,绘就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生动图景。高邮市公安机关始终将助推乡村振兴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的关键抓手,积极履职行权,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升级贡献公安力量。今年以来,高邮市农村交通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4%、10.2%。在扬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综合考评中,高邮市多次位居榜首。
6月4日23时许,333省道与甘垛长海路交叉口,江苏省高邮市交通巡防劝导队队员吴传定发现一位蜷缩在人力三轮车旁的老人。夜色中,老人对询问反应迟缓,吴传定蹲身沟通半小时,终获知其泰州兴化籍身份。队员们立即联系交警中队,经多方协作,次日凌晨老人平安返家。这样的温情场景,已成为高邮市交通巡防劝导队的工作日常。
组建专业化交通巡防劝导队
为破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难题,高邮市公安局于2024年9月组建72人专业化交通巡防劝导队伍。这支队伍以国道省道为主轴,辐射13个乡镇重点路段,常态化劝离路边违停车辆、流动摊点,配合辖区中队劝阻违法行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消除道路安全隐患,构建起“动态巡查+定点值守”的立体防控网络。在每日7时至9时、17时至19时车流高峰及隐患高发时段,队员们驾驶统一标识的巡逻车穿梭于田间阡陌,将交通治理触角延伸至乡村末梢。他们身着醒目的荧光绿制服,佩戴记录仪和便携式喊话器,成为乡村道路上移动的“安全灯塔”。据不完全统计,劝导队伍成立以来,高邮市国道省道交通警情数及交通亡人事故数同比分别下降5%、18%。
他们还依托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实施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动态治理和亡人事故深度溯源调查机制,提请市政府下发《2024年度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方案》,梳理出24处重点道路交通隐患进行实际挂牌督办,已全部整改到位;联合属地政府和相关职能单位开展事故溯源,排查整改隐患63处,整改率100%。
在关键路口建标准化工作站
为夯实队伍保障基础,高邮公安在关键路口建成12处标准化工作站。这些配备饮水机、充电桩、休息座椅的站点,既是队员们的补给站,也是便民服务窗口。巡逻途中,队员们常在此为过往群众提供路线指引、急救药品等暖心服务,让安全守护更具温度。工作站内还设有意见箱和宣传资料架,方便群众反馈问题和获取交通安全知识。
“往前两公里就是服务区,您能安心休息,也不影响道路通行。”在233国道高邮段,劝导员陈宝军手持提示牌走向违停货车。面对驾驶人“就歇十分钟”的请求,他递上印有服务区位置的便民卡,结合典型事故案例耐心劝导。这种“柔性执法+精准指引”的模式,使队员们成功劝离违停车辆5500余辆,疏导占道摊贩140余人次,既维护了交通秩序,又赢得了群众理解。在劝导过程中,队员们还总结出“三步工作法”:先敬礼问好,再指出问题,最后提供解决方案,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在郭菱路县道巡查时,陈永朝发现一段变形护栏。他迅速设置警示标识,多角度拍摄取证,通过工作群上报坐标与隐患照片。依托“发现—上报—处置—反馈”闭环机制,养护部门半小时内到场修复。半年多来,队员们累计排查路面坑洼、标志缺失等隐患93处,上报超载、无证驾驶线索25条,协助查处严重违法行为18起,成为交通治理的“移动哨岗”。他们还建立了隐患排查台账,对每处隐患进行编号管理,确保整改到位。
在临泽镇中心广场上,劝导员孙勇推着移动宣传车,用自编的顺口溜普及安全知识。他们创新“四个一”宣传法:开办方言故事会、发放图文手册、播放警示视频、组织模拟体验。在路口值守时,队员们手持头盔对比道具,现场演示安全防护重要性。通过登记1000余辆非标车辆信息,劝阻2200余次非机动车违法,辖区电动车头盔佩戴率显著提升。他们还深入学校、企业开展专题讲座,用真实案例敲响安全警钟。
搭建交通治理“连心桥”
这支队伍既是安全隐患的“扫描仪”,也是交通治理的“连心桥”。他们日均步行巡查15公里,累计解决群众求助800余次。最新数据显示,高邮国道省道及重点农村公路交通事故警情数同比下降4.2%,亡人事故减少20.4%,他们用实实在在的数据验证了基层治理创新的成效。
从晨光熹微到夜幕低垂,交通巡防劝导队队员的身影始终在路网间穿梭。他们用沾满晨露的坚守筑牢安全防线,用浸透汗水的付出换来路畅人安。在高邮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这支队伍正书写着新时代基层交通治理的平安答卷,让安全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底色。
高邮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紧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总目标,扎实推进动态勤务机制改革、事故隐患排查整改、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全力提升道路交通本质安全水平。截至2024年12月,全市交通事故亡人数较前三年平均数同比下降,2020至2023年连续四年在扬州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交警各项业务绩效考核在扬州各县市排名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