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阮仕喜
核心阅读:统计数据显示,陕西省西安市目前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73.52万辆,较前一年新增43.79万辆,其中私家车占比超90%。近年来,西安市交管部门紧紧抓住“智慧城市”建设机遇,打造运转高效、指挥有力的“最强大脑”,不断为城市交通治理注入智慧新动能,构建安全、文明、绿色、畅行的城市交通新格局。
日前,第七届中国西安国际智慧交通暨警用装备博览会在西安浐灞国际港会展中心举办。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集中展示了实战指挥平台、大模型数字人“永安君”、智慧交通全景智能管控系统、流动式智慧超限站、激光透窗超员检测系统、支路哨兵、发光斑马线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备受关注和好评。
近年来,西安大力推动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积极吸纳和培育高科技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西安交警抓住“智慧城市”建设机遇,坚持科技引领、数智赋能、信息制导,全力打造现代化信息化智慧化城市交通治理“西安模式”,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
建成高效指挥“最强大脑”
西安市交管部门搭建交管数据中台,围绕全市重点商圈、景区调取实时车流、人流信息并进行可视化展示,为精准感知研判调度提供信息支撑。数据系统融合信控调优、源头监管、警示宣教、精细治理等职能,设定信息分级分类、人车流超限预警阈值并建立三级响应机制,实现警情感知、调度、跟进、督导、评估全流程闭环管理。
2024年以来,出租车、网约车事故较多,西安市交管部门通过分析企业、车辆、驾驶人、驾驶时长等多维事故特征,建立行业多维分析系统,与交通运输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及时召开行业警示教育培训会等措施,有效遏制行业车辆事故高发态势。今年第一季度,西安市行业车辆一般事故量同比下降27.1%,亡人数量下降14.3%,受伤人数减少28.6%。
打造空地一体智慧交管
连日来,西安市交管部门创新组建的无人机“鹰击战队”在早晚高峰频繁亮相,覆盖曲江大道、雁塔立交施工段等十多个交通热点区域。
“鹰击战队”配备高清摄像、三维建模、智能喊话等功能模块,事故发生时,可迅速飞抵事故现场上空,凭借灵活便捷、视角独特的优势,第一时间拍摄并记录事故全貌,可在拍摄照片的基础上自动绘制事故现场勘查图纸,为后续事故原因调查和责任认定提供直观、全面的影像资料。同时,可通过喊话引导涉事故车辆挪移至安全路段或及时撤离现场,有效减少路面拥堵和二次事故的发生。在遇到车辆拥堵、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时,无人机先行飞抵现场进行取证、引导和指挥的优势十分明显。
智慧斑马线让安全可见
2024年国庆节期间,在西安慈恩路上,射灯随着交通信号灯的节奏照射在地面形成光柱斑马线格外醒目,成为繁华街区上一道亮丽风景线。显著的视觉效果提醒过往的每一位市民、游客,过马路时务必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节假日期间景区人流量大,为更好满足行人的过街需求,西安市交管部门携手相关科技公司联合研发了“照亮斑马线”系统。该系统通过智能化适配将智慧斑马线投影至过街通道,更好地保障行人过街安全,目前,该系统已在大雁塔南广场和“穿村过镇”的国省道路口及路段安装应用。
“西安智慧斑马线的应用,实现了智慧‘投出彩’、安全‘看得见’。”据西安市交警支队科技处负责人介绍,在实际应用中,“照亮斑马线”系统起到了照明、安全提示和预防事故的三重效果。
上线一呼百应“永安君”
西安市交管部门联合相关科技公司研发上线西安公安交警大模型数字人“永安君”,实现数字人智能交互、实时解答交管业务问题,月均服务群众5万人次、解答交管问题12万个。
西安市交管部门将人工智能应用嵌入数字人“永安君”智能问答服务后台,实现基础模型“双路切换”,提升访问承载容量,日均活跃用户显著提升,问答准确率提升至97%;与相关科技公司合作,引入视觉大模型(CV),探索视觉大模型+大语言模型融合应用,通过人工智能将语义理解转化为执行指令,实现高效决策,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西安市交管部门创新研发智能语音挪车和外呼中台,在群众呼入122后,智能语音挪车机器人询问相关车辆信息,查询车主电话,发起挪车外呼,完成移车通知。此外,西安交警运用122智能语音外呼中台,定期向即将逾期未换驾驶证、车辆即将逾期未审验的群众拨打电话,提醒群众尽快完成车辆审验和驾驶证更换,受到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