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文金
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伤者遇到救治困难——没钱急救,巨额治疗费用导致伤者家庭生活困难。数年前难以破解的问题,随着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的建立,正一步步被解决。
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聚焦民之所需,坚持救人为先,广泛推广应用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有效提升了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伤者的救治效率,缓解伤者家属的经济压力,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邯郸交巡警支队始终将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强化跟踪指导、优化资金使用流程等举措,确保救助基金“能用尽用、应用尽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组织警力赴外地学习先进经验,并邀请其他地市有关部门来邯郸交流座谈,取长补短、互相借鉴,持续完善救助工作模式;构建公安交管、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医疗机构、保险机构密切协作的救助保障联动机制,让交通事故救援“绿色通道”更加畅通,为事故伤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救助保障。今年以来,救助基金为140余起交通事故的伤者垫付抢救费用,垫付金额880万余元。
为进一步深化警医合作,邯郸交巡警支队将救助基金工作与“警医消”联动救援机制有机结合。支队联合市卫健委筛选医疗机构,确定6家医院为市级交通事故伤者定点救治医院;组织各县(市、区)交管部门,结合辖区医疗机构综合治疗水平,确定42家医疗机构定点救治,在全市范围内设立59处医疗急救站点,进一步拓宽了救助基金覆盖范围;联合多学科的66名急救专家,组建专业多元的医疗救治专家库,借助精准调度机制,专家优先投入重伤员救治,提供精准诊疗方案,全力提升伤者救治成功率。
在具体工作中,交通事故处理民警对照救助基金使用的情形,精准研判是否符合救助条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第一时间开具《开通道路交通事故快速抢救“绿色通道”通知书》和《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垫付通知书》,协助当事人申请救助基金。发生涉及人员伤情较重的交通事故后,119、122、120三台同频对讲,第一时间开展现场救援、路线疏通、快速抢救;医疗机构开辟救助基金“绿色通道”,伤者无需缴纳费用,可第一时间入院救治。工作专班积极协调配合医疗机构和救助基金管理部门,确保救助基金准确拨付,形成良性工作运转模式。
在宣传推广方面,邯郸交巡警支队在窗口单位明显位置张贴海报,宣传救助基金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让群众更加直观清晰地了解救助基金相关政策。在事故处理工作中,民警一对一精准宣讲,确保群众应知尽知;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民警点对点发放《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垫付通知书》,并指导群众申请救助基金。
此外,邯郸交巡警支队精心制作了关于救助基金申请和使用的微视频,内容涵盖救助基金的申请条件、办理流程、成功案例等,在支队官方网站和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视频,在公共场所电子屏幕播放政策解读及成功案例,在微信公众号深度解读相关政策,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使用救助基金。支队还与医疗机构、驾校、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提供现场咨询等方式,帮助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如何正确使用救助基金,提高广大群众对救助基金的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