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钧钧
今年以来,在青海省西宁市,一场关乎市民出行体验的交通治理攻坚战正如火如荼展开。面对机动车保有量突破百万大关、城市道路施工密集等严峻挑战,西宁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坚持精细化治理理念,在市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创新实施“动态调、智慧控、精准治、合力管”四大举措,交出了一份路畅人安的民生答卷。
动态调整公交道 盘活资源提效率
“现在早晚高峰出小区,再也不用在车流里‘卡脖子’了!”家住西宁市七一路的李女士切身感受到公交专用道优化带来的便利。这番改变,源于西宁市交管局对道路资源的精算式管理。
为有效挖掘道路通行潜力,提高公交专用道使用效率和路网整体通行效率,面对城区12条主干道同步施工的复杂局面,西宁交管部门创新工作方法,将公交专用道启用时间精准划定在早晚高峰,在公休日及法定节假日全面开放社会车辆通行。针对管网改造重点路段,果断对七一路、长江路等公交专用道实施管理,日均释放道路通行能力11%。通过数据监测显示,优化后施工路段交通高峰通行效率提升8.17%,公交车与社会车辆形成快慢相济的良性互动。
西宁市交管局交通科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日监测、周研判、月评估机制,目前已动态调整79处路段、路口交通组织方案,让每寸道路都发挥最大效能。
智能调控信号灯 智慧赋能疏堵点
在西宁市建国路与大众街交叉口,新调整的信号配时方案让日均2.44万辆次车流找到了“节奏感”。这个见证西宁城市变迁的老路口,如今装上了会“思考”的智能信号系统。
面对管网改造导致的37条道路通行能力骤降,西宁交管部门搭建智慧交通系统,对33处重点路口实施“一灯一策”精细调控。通过视频巡检、无人机巡航等方式实时监测流量变化,生成最优配时方案。在大众街交叉口,通过调整绿灯时长,南北向通行能力提升15.2%;在七一路全幅封闭路段,创新采用“可变车道+信号协同”模式,使绕行车辆延误减少21.7%。
他们还建设绿波路段,全市31条主干道实现绿波带全覆盖,昆仑路等示范路段平峰期平均车速达39.2km/h,市民真切感受到“一路绿灯”的畅快。同步完成的14处行人过街优化工程,让“车让人、人快走”成为文明新景。
创新治理破顽疾 服务民生有温度
以往每逢旅游旺季,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周边停车位常常一位难求。西宁市交管局三大队积极采取措施,在景区周边新增3个停车场,提供172个停车位,并在交叉口设置了清晰的停车示意图,方便游客快速找到停车位。“在我们的努力下,景区周边的停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三大队副大队长马旗祯说。
三大队针对学校周边“接送潮”,推出护学岗和临时停车带;对占道施工实施围挡瘦身工程,压缩施工影响面。这些调控举措,有效提升了道路的通行效率,为市民出行节省了宝贵时间。
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治共享开新局
在西宁市交管局治理交通拥堵工作中,党建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治堵工作紧密结合,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民警带头深入一线,了解群众需求。
西宁市交管局还积极推动社会共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交通治理。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邀请市民代表、专家学者参与交通规划和决策,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治理新格局。
“交通治理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西宁市交管局局长黄才界表示,全局将加快推进智慧交通工程建设,让高原古城的出行体验持续提档升级。